冬闲变冬忙,“菜乡”春色好。隆冬时节,寒风料峭、万物萧条,但武山县马力镇的一个个蔬菜大棚里暖意融融、生机盎然。目前,黄瓜、西红柿等蔬菜进入丰产期,处处可见菜农忙碌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菜香。
马力镇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是名副其实的“蔬菜之乡”,更是新时代思变革新,以蔬菜产业为引擎增收致富的典范。从昔日的露天种植,到如今科技赋能的现代化农业,每一颗种子的萌芽,每一片绿叶的舒展,都见证了马力镇“变革”的坚定步伐和辉煌成就。
“北顺黄瓜”作为马力镇的特色蔬菜品牌,凭借水嫩脆甜、优质健康的独特魅力,一上市便迅速占领了兰州、西安等地的蔬菜市场,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这都得益于钢架大棚的普及和农业技术的革新,极大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更为农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马力镇北顺村党委书记包争荣自豪地表示,村里的黄瓜年产高达1000吨,产值达400万元,已然成了全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钢架大棚和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让马力镇的蔬菜产业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不仅为蔬菜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有效抵御了自然灾害的影响,还实现了四季不间断供应。如今,这里的蔬菜品牌已经逐渐走向全国,成了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菜农包爱爱就是这场变革的受益者。对于技术更新、改变种植方式带来的便利,包爱爱最有发言权。她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两人看顾一片田都忙得团团转,现在一人管两个棚都绰绰有余。干活效率提高了一大截,收入还翻了几番。”
然而,马力镇的“变革”并未止步于此。他们深知,只有不断思变,才能让“菜乡”的发展之路走得更远、更稳。因此,在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马力镇还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伟大实践中。
马力镇坐落在渭河的主要支流——榜沙河流域的沃土之上,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蔬菜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曾经,由于种种原因,这里出现了河床、水土流失等问题,让这条紧紧连接蔬菜产业的生命纽带出现了“危机”。
然而,马力镇并没有怕,他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投身于榜沙河武山县防洪治理工程中,对损毁沟道进行及时治理,有效抑制了地质环境问题,避免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为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以榜沙河流域为轴线,ope体育官网持续培育发展万亩绿色蔬菜种植基地,打响了北顺黄瓜、柴庄辣椒、余寨西瓜、杨坪架豆等蔬菜品牌,建成南阳食用菌种植基地、余寨产业园。”马力镇人大主席许小亮介绍,如今,榜沙河流域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5400余亩。
去年,马力镇更是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种植规模扩大的力度,实施了杨坪、王门等村400亩设施蔬菜钢架大棚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了种植收益和菜农们的生活水平。
马力镇产业致富的实践,是发展革新的见证,更是科技赋能幸福生活的缩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马力镇以钢架大棚为引领,紧跟乡村振兴步伐,让“菜乡”蔬菜产业大踏步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让菜农们的钱包鼓了起来,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