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ope新闻 分类
北京农学院:繁育种植嵌入“技术芯” 甘薯产业迸发新“薯”光发布日期:2024-09-16 浏览次数:

  北京农学院注重发挥都市农业人才、技术、平台等资源优势,统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河北广大地区甘薯繁育种植需求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带动甘薯产业绿色、优质、高产发展。

  河北省是全国甘薯主产地,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由于甘薯旱涝保收,被种植户称为铁杆庄稼,尽管如此,河北省内甘薯种植老产区仍存在品种退化、种植技术比较粗放、多年重茬种植引发病虫害等问题。2006年起,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薯繁育种植团队深入京津冀地区,坚持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研发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给甘薯种植户带去了大量实用管用的信息和技术,足迹遍布河北保定、廊坊、承德、张家口等11个地级市、60余个县,与廊坊固安县双华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定的服务合作关系并辐射带动京津冀、内蒙、河南等广大区域甘薯种植,不断促进甘薯产业发展壮大。团队带头人赵波被评为“北京市农村工作(2017-2021年)先进个人”。

  (一)示范推广甘薯新品种。长期以来,河北广大地区甘薯生产中第一代品种约占50%、第二代和第三代品种约占30%,品种更新换代滞后,既不能满足甘薯生产者对经济效益的需求,也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鲜食甘薯品质的需求,进而影响了该地区甘薯产业的发展。从2016年开始,甘薯团队先后在廊坊、承德、张家口、唐山等地推广引进普薯32、烟薯25、龙薯9、商薯19等第五代甘薯新品种,使当地的甘薯品种结构由当时的第一代跃升到第五代,产量水平得到提高,品质明显改善,符合市场对鲜食品种口味和外观性状的要求,种植户收益有了保证,引进的新品种得到了广泛认可。

  (二)示范推广冷床育苗技术。火炕育苗法是华北地区常采用的一种甘薯育苗方法,苗床构造简单,建造方便,煤、秸秆、木柴等均可作为加温材料,取材便易,但也存在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而采用日光温室或中小棚多层覆盖冷床育苗方式,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可以满足甘薯育苗的温度要求,免除了燃料和电能的消耗,成本大幅降低,同时消除了燃煤和焚烧秸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具有节能减排的生态效益。甘薯团队率先在廊坊固安县、秦皇岛卢龙县、唐山玉田县等地推广先进的冷床育苗技术,从设施选择、苗床建造、种薯码放、覆土厚度、温度控制、病害防治等方面实施系统改进,使得薯苗百株重量从250克提高到500克以上,达到壮苗标准,种苗质量显著提高,能耗和污染明显降低。

  (三)大力支持工厂化育苗。工厂化育苗是获取优良种源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甘薯生产用苗大多由农民自繁自用或从周边省份调入,存在育种技术相对落后,薯苗质量参差不齐、伪劣薯苗造成生产损失无法追溯、供应时间不能保证等问题。甘薯种植团队围绕甘薯优良种薯种苗培育,从快速繁殖技术入手,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工厂化育苗。2019年开始与廊坊固安县双华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标准化工厂育苗基地,进行规模化种薯种苗培育,从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服务指导,近3年来,优质甘薯种苗年产量达3500万株左右、应用面积达12000亩以上,应用范围包括京津冀、河南、ope体育下载湖北、湖南、辽宁、内蒙、山东、山西、陕西、新疆等广大区域,有效降低成本,有力遏制市场上种薯种苗乱引、乱繁、乱销售现象,使甘薯种植户买得起、用得放心。

  (一)技术研发与技术推广紧密结合。科研“源于生产,用于生产”,甘薯繁育种植团队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做到任务从生产中来、从需求中来、从市场中来,科研成果到生产中去、到农民中去、到企业中去,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甘薯论文”写在燕赵大地上。十余年来,甘薯团队在选育适销对路甘薯品种的同时,围绕甘薯茎尖脱毒和良种繁育先后在河北广大地区推广应用脱毒种薯快繁、高温愈合种薯贮藏、冷床平铺育苗、育苗苗床土壤消毒等绿色高产高效生产配套种植管理技术10余项,平均每年指导的甘薯种植规模达1万亩以上,为甘薯产业提质增效保驾护航。如:针对种薯冬季安全贮藏,采用高温愈合种薯贮藏技术,降低种薯坏烂率,提高种薯活力;采用日光、灌水和药剂相结合的土壤消毒方法,有效消灭了甘薯土传病害;采用脱毒甘薯二级种苗繁育技术流程,组培苗直接生产原种,从质量上提高了一级、从时间上提前了一年,减少了种薯在土壤中生产的次数,种苗更干净,等等。

  (二)线上线年初出现了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人员流动受到限制,但专家团队的科技服务活动并未中止。他们因时因地、分类指导,工作“不掉线”、服务“不断档”,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确保了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畅通。特别是在疫情爆发初期,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专家团队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积极为承德、廊坊、唐山、保定等地21家甘薯育苗企业提供线上指导,及时帮助解决甘薯规模育苗户在技术上的难题。2020年3月廊坊地区多次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专家团队第一时间电线栋日光温室进行防风加固,及时避免了损失。

  (三)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凸显联农带农效应。相对于传统小农,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经营主体,在联农带农方面独具优势,能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技术推广过程中,甘薯繁育种植团队从2019年开始与廊坊固安县双华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形成“专家团队+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工作模式,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效机制,支撑合作社年产值规模达到300万-500万。在专家的定期服务指导下,合作社育苗苗床常年稳定在3万-5万平方米,每年能够直接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50个、农忙时用工达100人,同时辐射带动周边种植、深加工、物流等从业人员1000余人,逐步形成以育苗、种植、储藏、销售为一体的甘薯产业链。

  (四)深入田间地头把技术送到农户心头。甘薯新品种的推广和更新换代,要和种植技术的推广紧密结合才能效率更高。针对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较少、老年人已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的现状,专家团队探索了甘薯密植浅平栽技术,利用调整种植疏密程度来控制甘薯形状,ope体育下载通过将薯苗浅平栽入土中来增加结薯点,从而达到提高产量、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当然,新技术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受限于传统习惯、知识结构以及认知水平,年龄大的种植户并不认可新的种植技术,往往是专家前脚讲完课刚走,农户后脚还按照自己的方式干。为了验证新技术的突出效果,专家团队介入甘薯生产全流程,从甘薯育秧到成熟采收实施全程示范指导,用事实和现实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近10年来,团队成员累计下乡1500余天,平均每年培训农民300余人次。通过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很多无能力、无条件外出就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创收。

  (一)建好平台。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离不开相应的工作平台。学校将甘薯种植繁育推广工作纳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布局,在承德、张家口、唐山等地先后分别建立扶贫工作站、教授工作站、博士工作站、技术转移分中心等站点,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动,通过专家团队驻点服务,推动产学研融合,让推广服务站点成为三农人才的聚集地、科技创新的试验田,成果运用的孵化场。

  (二)立足需求。开展技术推广要考虑企业是否需求、农民是否接受、市场供求是否合理,要能真正解决农业产业中的痛点。为此,哪怕多花些时间调研都可以,所谓“磨刀不误砍材工”。围绕甘薯茎尖脱毒和良种繁育的各项技术,都是应生产难题而生,应市场效益而兴,如果不与生产结合、无视市场反馈,再先进的技术也没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三)发扬情怀。技术推广的主战场就是基层一线,而一线往往是艰苦的、落后的。推广工作要出成效,需要常年奔波在山岭沟壑、田间地头,一以贯之的是一种奉献的情怀、无私的情怀、忘我的情怀,如果总考虑利害得失、舒适安逸是做不好推广工作的。甘薯种植团队与农民交朋友,既能坐而论道,也能起而行之,同甘薯种植者一同顶烈日、冒酷暑、汗流浃背,赢得农民的信赖,促进了稳定持久的合作,实现双赢。

  (一)甘薯新品种推广示范不间断。持续加强在河北承德、唐山、张家口、廊坊等地域的甘薯新品种推广,同时辐射天津静海、河南南阳、山东沂源等地。

  (二)甘薯冷床育苗技术示范推广不间断。系统集成育苗场地选择、苗床建造、种薯码放、覆土、病虫害控制、环境条件控制、秧苗质量控制、采苗等各项技术,不断完善甘薯冷床育苗技术推广示范体系,提升河北地区甘薯冷床育苗规模。

  (三)技术培训咨询不间断。履行科技工作者职责,强化科技工作者担当,坚持把双脚扎到泥土里、论文写在大地上,进村入户指导良种良法、传播技术要领,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确保甘薯繁育种植技术“标准化”应用得到高效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