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500多亩田,跟老总是亲弟兄,也就只给了我50亩(订单)。”3月29日,位于宜昌市枝江市仙女镇金山村,湖北供销农服枝江农事服务中心举行春耕活动,一位农业大户“吐槽”赚钱的种植订单对他“限量”。
购种、育秧、机插“一条龙”服务,种植大户交5万元定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莉霖 摄)
“一亩地能多赚近300元。”枝江市四季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四季安”)总经理易玉林介绍,今年接到湖北中磐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中磐农业”)的2000亩优质稻种植订单任务。四季安自种有3000多亩地,完成订单绰绰有余,却决定将订单分享给当地种植户,公司负责提供各环节的农事服务。听到这个消息,当地不少种植大户都想参与。
“即使是种植大户,最多也只能分配50亩。”易玉林提出的条件,让大户们炸了锅。易玉林解释这样做的原因,为了降低集中种植受天气灾害影响的风险,也让更多的种植户能体验优质稻种带来的增收效果,该公司放弃直接与大户合作,选择寻找众多小农户接订单。“最远的田块相距约40公里,开车要近一个小时。”
这个决定被公司团队自嘲是“自找麻烦”。湖北供销农服枝江农事服务中心,今年1月才成立,作为服务主体的四季安,由湖北供销农服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今年增加投资,新建了30亩育秧基地,其中6个育秧大棚占地达15亩。该中心还拥有一套240吨/日的全自动粮食烘干设备、一条日产100吨大米的智能加工生产线吨的粮食立体仓库,营运60余台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碎土机等农机。今年,ope体育官网农业服务人员从3人扩充到10人,正待大展身手,却还是人少事多。
尤其是,种植大户纷纷争抢的香饽饽,小农户们却不稀罕。易玉林哭笑不得,最初希望把2000亩订单分享给至少50户,大家磨破嘴皮子,最终只敲定了46户。其中,小农户人数仅占3成;田最少的农户,只签了20亩订单。
湖北供销农服春耕备耕活动,参会农户穿上“红马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莉霖 摄)
“培训会现场,我一笔笔地算账,当时大家激情满,隔天就退缩了。”小农户为何积极性不高?易玉林分析原因,小农户抗风险能力差、观念守旧,怕种不好亏本,不愿尝试新品种。“我们有个5年规划。希望通过2到3年的努力,改变小种植户的观念。”易玉林对今年的新模式有信心,“我们不仅给种子,还提供种植服务,帮助农户达到订单收购的标准,真正实现‘丰产也能丰收’。”
“按常理肯定是只找几个大户来种植,既减轻农业服务强度,也方便管理。”中磐农业的区域经理桂胜锋表示,四季安的这种“自找麻烦”的做法,其实有目光长远的打算。他认为,第一年多找小农户,区域尽量分散,带来的示范效应更广,来年再想扩充面积,各地小农户以点带面,或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