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商南县金丝峡镇毕家湾村苏家庄组,只见蜿蜒的山路向大山深处延伸,路旁是清澈见底的小河。路的另一旁坐落着几排厂房,那里是毕家湾村林麝养殖基地。
走进毕家湾村林麝养殖基地,只见院子里晒满了麝鹿爱吃的苦苣菜。养殖基地的主人刘峰军和家人正忙着将苦苣菜一一铺开。从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如今的产业致富带头人,刘峰军脚踏实地,虚心学习,吸取教训,慢慢地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林麝养殖领域的行家里手。
现在每天清晨6点,刘峰军准时起床,然后匆忙走进小厨房,熟练地把苹果、南瓜、胡萝卜、苦苣菜等切成条状ope体育,再把黄豆、玉米煮熟混合并磨成粉。7点,刘峰军走进前院,拿出数十个小铁盆摆放好,精心为林麝准备“早餐”。
见到陌生人前来,活泼的“小精灵”便在圈内撒欢、奔跑、跳跃、追逐。刘峰军说:“你别看它们现在蹦跳,其实林麝天生胆小,性格孤僻,喜欢独居,对环境极为挑剔,所以比一般的动物娇贵,需要精心照料。”
刘峰军依靠养殖林麝走上致富路,他是深思熟虑并通过深入学习后作出的抉择。2015年,他家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那几年,由于父亲患上了肺癌,母亲年迈多病,儿子又考上大学,刘峰军家的生活一度十分拮据。
一次偶然机会,刘峰军在电视上看到有关林麝养殖的报道后,他考虑到以前家里养殖过一些畜禽,但是这些受市场影响大,风险高,收益不稳定,而当地林业条件很适宜林麝生长,也适合人工养殖,虽然前期投资大,但如果养殖得当,就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
下定决心后,刘峰军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林麝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方式,并赴甘肃和宝鸡、安康等地考察学习,积极争取这一项目成为省上相关部门的实验项目。
思路对头,说干就干。刘峰军四处借贷,大胆尝试,第一次引进8只林麝种源进行人工养殖,并注册成立公司,成为商南县首批林麝养殖项目。引进种源后,刘峰军继续深入学习林麝养殖技巧,仅家里那本厚厚的林麝养殖手册不知被他翻了多少次,如今已破旧不堪。
经过刘峰军精心养殖,第二年,8只林麝繁殖成了16只。为了扩大林麝养殖基地规模,刘峰军扩建厂房,专门建成野化基地。他精心打造的林麝“别墅”和“花园”,只见排排圈舍错落有致,高高的围墙给足了林麝活动空间,圈舍四周有良田、修竹、泉水。
刘峰军说:“为林麝建‘别墅’和‘花园’,就是为了让林麝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别看这家伙小,它们在野外能轻快敏捷地在险峻的悬崖峭壁上行走,能登上倾斜的树干ope体育,站在树枝上。它们善于跳跃,能从平地跳到2米以上。野化的林麝活动量大,抗病能力就更好。在周围架起高高的围栏,让它们在逛‘花园’的时候还能找到回家的路。”
经过两年的摸索,刘峰军越来越熟悉林麝的习性,也逐渐成为林麝养殖的“土专家”。“它的耳朵这样耷拉下来表明其不舒服了,有时候眼睛里面没有光,也能看出来是不舒服。”刘峰军边比划边说。
如今,刘峰军采用科学的饲料配方和养殖方式,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对林麝的养殖过程实行全天候ope体育、全方位、全过程实时监控,彻底避免和消除了传统人工养殖的弊端,实现了对林麝吃饭、睡觉、活动、生育、生病等全过程的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跟进,及早解决。目前,刘峰军的林麝养殖场建成圈舍150间,林麝存栏110只。
雄性林麝分泌的麝香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一些名贵中药的主要成分。除此之外,麝香还是一种名贵的天然高级香料。
刘峰军介绍,秦岭地区复杂的地貌条件和多样的气候类型,为各种生物及生态类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是陕西省林麝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秦岭地区所产麝香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
“林麝一般可以活到20岁左右,成年雄麝一年可产麝香15—20克,1克麝香的市场价能卖450元左右。雌林麝有的能产双胞胎,有的产单胎,产一只雄林麝能卖1万元到2万元,产一只雌林麝能卖3万多元。如果一只雌林麝产两个雌林麝能卖五六万元,价格十分可观。当然,麝香是由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并经专门渠道进行销售和生产加工,禁止私下买卖或交易,因此普通消费者日常接触的只会是含有麝香成分的中成药或香水等。”刘峰军说。
“没有国家扶贫政策和资金支持,我的养殖场就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好,我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脱贫致富。在我创业期间,政府给我帮忙争取创业贷款、互助资金。为了扩大养殖场规模,县发改局将我养殖林麝项目纳入苏陕扶贫协作项目,一次就为我争取到90万元的项目资金投入。现在,林麝养殖场总投资700多万元,每年收入在100万元左右。这真是多亏了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说起这些,刘峰军感慨万千。
从毕家湾村村委会到刘峰军所住的苏家庄,以前有一条通村水泥路,2010年被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毁坏,水泥路变成了土石路。一到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货车进山困难,林麝胆小怕惊,在车上一遇到颠簸就会不停地跳跃,有时候会撞得头破血流,如果损失一只林麝幼崽价值要上万元。扩建厂房后,刘峰军还需要从外地购置麝苗,在这样的山路上运输林麝,他每次都捏着一把汗。
毕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刘秀琴了解情况后,决定向上级争取资金重新铺设这条路。村上搞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刘秀琴排除困难,率先开工建设毕家湾到苏家庄的通村水泥路。阵阵机器轰鸣声中,挖掘机、铲车、人工齐上阵,3个月后,一条平整的水泥路通进了深山沟,刘峰军再也不用为路况担心,养殖场也越做越大。
吃水不忘挖井人。林麝养殖成功不仅带给刘峰军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更辐射带动增加了周边一部分村民的收入。为了满足林麝的“大胃口”,刘峰军流转村民荒坡地50多亩用来种植桑树叶。
每年夏天,刘峰军都会叫来村民采集桑树叶,晒干后储存以备林麝冬天食用。“今年我还大量收购了村民种植的胡萝卜和在山上采的野草,胡萝卜是按照市场价格收购。根据品质情况,野草收购价在8毛钱一斤。”
养殖林麝规模达到年存栏100只时,刘峰军与有养殖意向的村民签订协议,由公司提供种麝和技术服务,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18名村民参与养殖,每年配股分红3000元。此外,刘峰军还聘请11名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到基地务工。随着基地养殖林麝数量的增多,他还将吸纳更多的村民到基地务工。
说到今后的发展,刘峰军信心百倍:“我通过研究发现,林麝的粪便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以用作有机化肥,能带动村民种植一些林麝喜爱吃的胡萝卜、南瓜等,以此带动村民发展生态农业。村民种植的蔬菜供林麝食用,林麝的粪便又能为蔬菜提供天然肥料,这样就实现了循环利用。我希望通过举办讲座和实地参观等方式,积极宣传林麝资源保护、利用及养殖等知识,并向农户提供林麝种源、专业饲料和技术支持,竭力帮扶和带动更多乡亲从事林麝养殖持续增收,让乡亲们在小康大道上阔步前进。”(巩琳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