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ope新闻 分类
ope体育何建国:未来十年全球对虾总产量将突破1000万吨!成为第一大养殖水产品种!发布日期:2022-12-28 浏览次数:

  对虾,是全球水产养殖品种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对虾养殖产量在650万吨,其中中国占165万吨。日渐壮大的产业盘子,也引起全球越来愈高的聚焦和关注。

  “未来十年,全球对虾养殖总产量将突破1000万吨,成为第一大养殖水产品种! ”中山大学教授何建国表示。

  这样一个大型养殖品种,在中国不但有着165万吨的养殖产量,年消费量更是超过220万吨,但在育种的问题上,虽然这些年来经过产学研政各界努力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22年12月26日上午,2022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南美白对虾种业绿色发展论坛在湛江海滨宾馆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中山大学教授何建国、湛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康平、广东水产学会理事长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科学院院长林蠡教授、广东水产学秘书长陈健光、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邓岳文教授、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刘建勇、海茂种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振华等产学研代表以“云端+线下”的方式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湛江水产学会理事长、广东海洋大学教授鲁义善主持。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中山大学教授何建国、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刘建勇、海茂种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振华就对虾养殖现状及市场潜力、育种现状及方向、繁育推现状及难点等产业关注的问题展开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对我国南美白对虾种业发展的几点认识

  “对虾养殖模式转变要求种业先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在会议上说道。据他介绍,国内(2019年)南美白对虾虾苗达5000亿尾,种虾需求达80万对,每年进口种虾30万对。国内育种品种虽多,但并没有形成市场优势,而国外的品种也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市场占比变化大。基于这样的现状,包振民从市场需求情况、种质资源、育种技术、育种模式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南美白对虾种业的发展情况。

  包振民表示,国内虽然拥有丰富的白对虾种质资源,但尚未得到有效开发。“现在国内白美白对虾有12个新品种,但在种业发展中依然存在着几个难点问题。一是主要经济性状的大规模测试和评定,虽然不缺种源、不缺技术、不缺资金,但缺少准确稳定大规模的现场性状测定;二是无特定病原(SPF)育种和繁育系统。”他认为不不建成可靠的SPF系统,亲本种质就无法维持,育种就难以持续。

  随之,包振民详细介绍了传统育种技术以及以GS(全基因组分型技术为核心)、算法为代表的创新技术对对虾育种工作的贡献。

  那么,对我国来说,未来要打好南美白对虾育种翻身仗的有效途径在哪?包振民认为是联合育种。而联合育种的核心则是联合育种值评价,即对重要的经济性状多点、多地区、多环境下,联合测定、联合评估,建立共享育种表型数据库和基因组信息数据库。“总的来说,国内对虾育种存在不少难点,但智慧育种已现端倪。未来,育种的压力依旧很大,责任重大,但大有可为。”包振民说道。

  中山大学教授何建国表示,2021年全球对虾养殖产量超过650万吨,其中我国养殖产量约165万吨,约占1/4。从数据上,南美白对虾已经成为第一大对虾养殖品种,也是全球水产养殖产量第一品种,超过了草鱼的590多万吨(2021年数据)。

  不管是养殖还是消费,何建国认为,南美白对虾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十年内全球的产量将会突破1000万吨,全球对南美白对虾的聚焦和关注势必更甚以往。

  产业发展,良种先行。据介绍,目前国内外南美白对虾的种业情况,以正大集团的种虾为代表的海外种虾品牌ope体育,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应用的超过10种,国内种业也在快速发展,有12个新品种,占国内良种市场的50%以上。

  会上,就对虾育种业的“卡脖子”技术和瓶颈技术的现状和改进方向,何建国做了详细分享。

  对种质资源、良种和饲料三大“卡脖子”问题,他表示,非本土品种,种质资源在我国还没有形成自然种群;在良种上,每年还要大量进口亲本,而且还不能完全满足产业需求;在饲料上,对鱼粉和大豆依赖性仍然很强。

  种质资源问题如何解决?何建国表示,需要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发分子育种技术。而当前我国的种质资源遗传数据库,已经基本能满足需求。

  至于良种问题,他表示,国内自主培育的良种逐步得到国内养殖者认可,年生产种苗超过1250亿尾,打破了对国外的依赖。之所以还要大量引进,是因为不管是从商业化还是区域性上,国内的育种产业还存在局限性。

  而在饲料上,虾料虽然在突破了0鱼粉人工配合饲料技术,蛋白沉积率从25%提升至45%,但对鱼粉和豆粕的依赖依然存在,年进口111.3万吨的鱼粉中,虾料就用了33万吨左右ope体育。但未来,虾料蛋白沉积率还有提升空间。“现在实验室的数据可以做到48%了,理论上可以达到60%。”

  除了“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外,就对虾种业的病害防控技术、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养殖养殖容纳量与标准的“瓶颈”技术他也做了详细分享。

  对病害防控技术,何建国建议,一是要建立病因学,完善病因鉴定系统,例如全自动核酸检测仪配套的水产病原检测技术;其次是要加强检测技术,建立SPF虾苗生产技术体系;三是建立流行病学与生态学交叉的生物防控技术体系;四是建立对虾细胞病生态防控技术体系,例如确定病因“微生态科赫法则”的新概念。

  其次是尾水排放。何建国表示,当前养殖尾水才是最头痛的事情,尤其是以小棚虾为代表的研制模式。对此,他提出了异位的湿地法和原位湿地法的良种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

  此外,就是养殖环境容纳量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确定的问题,事关养殖环境中容纳量的有害理化因子和总菌标准。

  未来,产业要高质量发展,他认为,需要达到3个要求;一是养殖模式转型升级, 二是产品加工及高值化利用,三是质量安全。

  二是提高对虾生长速度,这需要自动化养殖设施和管理技术、育种水平等来协同作战。

  “目前年生产的5000亿尾小苗,按照70尾/kg计算,实际商品化的虾约为1150亿尾,按照70%的成活率计算,需求约为1650亿尾,也就是说,生产过程中,病害和环境胁迫损失了约77%的虾苗。未来,通过品种改良,如果能把把虾苗抗性提高30%,解决一些疫病,把良种率提升,未来国内的虾苗需求可能会降至3500亿尾。”何建国说道。

  好苗从选育开始。会上,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刘建勇首先介绍了对南美白对虾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他表示,从不同品种对虾各期幼体大小比较发现,南美白对虾苗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稳定的环境是保障南美白对虾养殖效果的必要条件;同样,南美白对虾亲本培育对光照、温度、盐度、饵料、水质等环境较敏感,稳定环境是保持其成熟率、交配率、回卵率等繁殖性状的基础。

  在对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不同对虾品种环境适应性研究结果比较发现,南美白对虾对环境的激烈变化更敏感。所以,养殖和繁育南美白对虾,除了维持稳定的养殖环境外,选育环境抗逆性强的品种或品系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对南美白对虾耐环境胁迫性状选育中的几个问题,刘建勇从抗逆性状的评价指标、综合环境胁迫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综合环境胁迫的影响可能是种虾表现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报告的最后,刘建勇介绍了湛江南美白对虾现在种业产业园建设情况以及湛江南美白对虾种业的基础优势。“种业产业园以‘一心、二核、三扩、多维”的空间布局,统筹布局园区的科研、育种、扩繁、示范、推广和服务等功能板块。”刘建勇说道。

  海茂种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振华:南美白对虾繁育推一体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海茂种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振华从“为什么选择南美白?高抗好还是快大好?好苗是如何繁育的?”几点思考出发,呈现南美白对虾繁育推一体化发展现状和期望。

  在业界和养殖端关注的品系问题上,到底高抗好还是快大好?他认为品系的选择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中国对虾养殖区域南北跨度大,养殖模式多样,应该根据养殖模式需求来选择。

  好苗需要好种。众所周知,育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追求短期的效益。“一个新品种的培育,至少需要6年的时间,如果加上市场的检验,需要的时间会更长。幸运的是,现在国家对此越来越重视,2021年7月发布了《国家种业振兴方案》,2021年7月22日,有121家水产种业企业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种业型企业,其中就有海茂。” 周振华说道。

  可以说好种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就是繁育。要做好苗,一是好的水,二是好的营养,三是好的管理,标准化的生产和严格的检测。

  在推广上,需要与标粗场结合,反馈养殖效果,不断改进育种。按照包院士的话来讲“国内不缺技术,也不缺种源,缺的是准确稳定大规模的现场基因性状测定。”海茂会根据每批的养殖效果追溯到种虾是哪一批的,并进行育种改进。

  在育种的问题上,海茂非常重视并付诸行动,在国内现有的12个新品种,‘海茂1号’也位列其中。而身为水产种业型企业的海茂,对南美白对虾育繁推企业面临的痛点深有体会。

  “一是投资大,无论是育种、繁育推广、水处理设施,固定投资大;二是周期长,一个好的品种至少需要6年时间ope体育,养殖效果反馈再改进育种路线耗时更长,时间成本巨大;三是融资难,投资巨大的车间设施,多数在农业设施土地上,不能办理房产证,无法作为抵押物办理贷款;四是市场乱,种虾来源渠道复杂、苗种没有行业标准,价格战盛行、检测过度。”周振华说道。

  一是政府及行业协会,做好指导,制定南美白对虾行业制种标准、育苗标准,引导和监督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融资难的问题,协调金融机构和基金进行资金支持:从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出发,加大对种业的扶持力度,久久为功。

  二是科研机构及学校,要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虾塘里。

  三是对养殖户,要选好的苗,选适合自己模式的苗,同时做好自己的各环节管理,水质的调控、饵料、生产管理都很重要。

  四是对种苗同行,要做好行业自律,不掺假,不追求短期利益。“总之一句话,就是对虾的育繁推一体化,需要政产学研相结合,共同努力。”周振华说道。

  南美白对虾种业绿色发展论坛的报告分享,让我们对当前国内对虾育种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些年,在育种上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困难依然有很多。不过,随着产、学、研、政四方的共同努力,未来,我们相信,中国对虾育种的明天是辉煌的。ope体育ope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