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养殖有望在 2023 年保持价格高景气,黄鸡经过 2 年行业低谷期重回盈利区间,产能去化带来的价格景 气有望在 23 年持续带来业绩兑现。白鸡引种断档带来的上游祖代鸡供给缺口已明显形成,短中长期消费趋 势支撑产业链价格回暖,建议 23 年上半年看父母代鸡苗价格景气,23 年下半年看商品代鸡苗和肉鸡景气传 导,重点推荐白鸡周期反转的左侧机会。
白羽肉鸡种源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依赖进口,欧洲因前几年禽流感影响封关至今未开,目前我国引种主要 来源为美国和新西兰,我国分别从美国进口安伟捷的 AA+、罗斯 308、利丰,从新西兰进口安伟捷的 AA+、罗 斯 308 以及科宝。2021 年 11 月,我国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 “圣泽 901” “广明 2 号”“沃德 188” 正式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打破了国外对白羽肉鸡种源的长期垄断。2022 年 6 月,圣农发展举办“圣泽 901” 父母代种鸡雏首发仪式,产业化推广进入加速期。
2022 年 5-7 月,受航班问题和国内新冠疫情影响,美国引种祖代鸡数量为零,8 月份短暂恢复后再次归零, 导致从美国进口的利丰品种更新占比明显下降。海外引种接近停滞,导致 2022 年全国祖代白羽肉种鸡更新 量大幅下降,2022 年 1-9 月祖代白羽肉种鸡更新量仅为 68 万套,同比下降 22.7%。
美国目前虽未封关,但禽流感发展仍给未来引种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截止 2022 年 11 月 22 日,禽流感影响美国 46 个州,633 个养殖场,涉及 5046 万羽养殖禽类。即使可以引种,海外原种 场也存在产能和全球销售计划分配的问题,能够提供给国内的种鸡量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我们判断,在 未来一段时间内,祖代鸡引种仍将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而国内自育种品种在 22 年下半年刚进入市场推广 期,产业链磨合仍需时日,祖代更新量缺口短期内无法补足,预计全年祖代更新量不足 90 万套,然而国内 祖代更新量平衡点约为 110 万套,祖代供应缺口已经明显形成并有望持续。
根据白羽肉鸡养殖繁育的周期,祖代种鸡引种后进入后备存栏,经过育雏育成 24 周后进入在产祖代存栏, 之后经过 3 周孵化期,形成父母代鸡苗,即祖代引种最早于 27 周(6-7 个月)后开始影响父母代鸡苗供给, 如果考虑到 30-32 周进入产蛋高峰期,则对父母代鸡苗的影响在 8 个月后会较为明显;此后父母代鸡苗经过 27 周后产出商品代鸡苗,再经过 6 周育成期形成商品代肉鸡出栏,即祖代引种最早于 54 周(12-13 个月) 后开始影响商品代鸡苗供给,于 60 周(14 个月)后开始影响肉鸡出栏。 因此我们判断,2022 年 5 月断档的祖代引种预计会在 11-12 月开始影响父母代鸡苗供应,对父母代鸡苗的影 响在 23 年上半年将会明显体现;对商品代鸡苗供给的影响预计于 23 年 6 月之后开始显现,对肉鸡供给的影 响预计在 7 月之后开始显现ope体育。
根据禽业协会检测数据显示,我国后备祖代种鸡存栏量已于 22 年 5 月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并且从 7 月起 开始明显背离往年存栏走势持续下行。上游种鸡产能的确定性收缩将带来明年白羽肉鸡产业链的全面周期反 转,23 年上半年重点关注父母代鸡苗,下半年重点关注商品代鸡苗和肉鸡出栏。
强制换羽量预计有限,不改周期反转趋势。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今年 1-9 月祖代换羽约为 20 万套,占 祖代肉种鸡存栏量的比例约为 12%。种鸡换羽虽然能够延长生产时间,但会带来生产性能的下降,后续也存 在公鸡配套不足等问题。预计强制换羽对产能的整体增量有限,难改白鸡周期反转趋势。
我们认为,除了供给端收缩之外,白鸡在短期和中长期的消费趋势持续向好,也能够为周期反转提供有力支 撑。短期来看,动物蛋白之间存在一定消费替代,特别是猪鸡价格存在一定的共振,目前生猪养殖处于景气 周期,上游补栏情况也较为温和,预计明年猪价有望维持景气高位运行,从替代性而言白鸡终端价格也存在 较强支撑。中期来看,白鸡消费终端渠道以团膳快餐的户外消费渠道为主,随着后疫情时代管控趋于精准, 白鸡作为弹性最大的品种有望充分受益于餐饮复苏带来的需求提升。
长期来看,我国以白羽肉鸡为代表的禽肉消费量仍有提升空间。我们在此前发布的报告《以泰森为鉴,看我 国白羽肉鸡企业食品端发展之路》中指出,从长期消费趋势上来看,白羽肉鸡消费仍有十分广阔的增长空间。 根据OECD统计数据,中国人均禽肉消费量从1991年的2.9kg增长到了2020年的15.1kg,CAGR为18.02%。 但相比海外国家,我国人群禽肉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OECD-FAO 农业展望报告 2021-2030》数据, 2018-2020 年中国人均禽肉消费为 13.8kg/年/人,甚至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14.8kg)。而美国 2018-2020 年人均禽肉消费已经达到了 50.2kg,是中国人均消费的 3.64 倍。
我们认为,未来我国禽肉消费的增长将受益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人们对健康和可持续性的考 虑。而在我国禽肉消费逐步增长的背景下,得益于白鸡成熟的产业链发展和消费场景的成熟多元化,白羽肉 鸡消费市场有望进一步打开。 因此我们判断,供给端的确定收缩叠加短中长期消费端的强支持,白羽肉鸡产业链将于 2023 年迎来全面的 周期反转,其中上游确定性更强。23 年上半年看父母代鸡苗价格持续景气,23 年下半年看商品代鸡苗和出 栏肉鸡景气传导,建议首先关注产业链上游具备自主育种能力和在手祖代存栏较为充足的父母代鸡苗供应商, 其次关注商品代鸡苗和肉鸡养殖企业。相关标的包圣农发展、益生股份、民和股份、仙坛股份、禾丰牧业等。
黄羽肉鸡经历了 2020 和 2021 年的价格持续低迷,行业持续亏损出清,产能去化较为明显,行业自 22 年 5 月价格步入上行周期,并呈现快速上涨趋势,22 年 9 月中速鸡出栏价格接近 20 元/kg,行业景气度明显提升。 近期由于主要养殖和消费的两广区域疫情较为严重,消费端压制下价格回落,预计在疫情好转之后,鸡价有 望重回景气区间。
行业经历了 2 年价格低迷期,产能去化幅度明显,上市企业于 22Q3 才实现明显的盈利转好,从周期持续性 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 23 年黄鸡有望保持在相对景气的盈利区间。并且高养殖成本也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20 年以来肉鸡饲料价格持续走高,提升了黄鸡的整体养殖成本约 1-2 元/kg,我们认为黄鸡价格中枢也将相 应抬升。
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动保行业作为养殖的后周期板块,已经迎来了量利齐升的周期拐点,后期随着存栏量的 温和增长和价格的相对景气支撑,动保行业在 2023 年有望持续兑现景气行情。中期看,宠物药苗、非瘟疫 苗的落地推进也将给行业带来整体空间的显著扩容。长期看,养殖规模化程度提升和市场化进程推进将持续 提升动物免疫深度和广度,具备研发与工艺支撑优质产品力以及市场化销售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 行业格局的持续改善。短期来看,量利齐升现拐点:动保行业的景气程度与下游养殖的量价均有关联,以猪用疫苗为例,存栏母猪 和仔猪是猪群的防疫重点,因此能繁母猪存栏量与猪用疫苗的产销量相关性较强,2022 年 5 月能繁母猪存 栏量同比降幅开始收窄,对应当月猪用生物制品批签发数量同比出现拐点,并于 6 月同比转正。目前能繁母 猪存栏呈现温和增长趋势,预计 2023 年猪用疫苗需求量将持续改善。
从养殖景气度和免疫程序的维度来看,在下游养殖行情低迷期,中小养殖户存在免疫程序缺失的状况,而随 着价格回暖,免疫程序逐步回归正常,新型疫苗的推广也会更加顺畅。动保板块的景气行情通常滞后猪价上 涨半年到一年,并且我们判断 23 年猪价仍将维持相对高位,动保板块有望在 23 年呈现量利齐升的局面,带 动行情持续景气。
中期来看,宠物动保产品存在国产替代空间,非瘟疫苗大单品也值得期待。我国宠物药品和疫苗市场份额大 部分由海外品牌占据,国产宠物疫苗和药品正在积极推进中,未来存在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普莱柯的犬二 联疫苗已进入新兽药注册阶段,生物股份的犬三联、犬四联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药品方面,瑞普生物的 驱虫药莫普欣今年 7 月上市以来销售已达千万级。
持续关注非瘟疫苗催化。非洲猪瘟作为困扰生猪养殖行业的严重猪病,显著提升了行业养殖成本,若能有有 效疫苗问世,非瘟疫苗仍将会是养殖行业的“必选项”,有望显著打开动保市场空间。目前我国多主体多路 径在积极推进非瘟疫苗的研发工作,其中兰兽研与普莱柯合作研发的亚单位疫苗有望率先进入应急评审,建 议持续关注相关进展与催化,若非瘟疫苗能够顺利实现商用落地,则有望给动保行业带来百亿市场增量。
饲料行业在 22 年上半年经历了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和养殖低迷的双重挤压,成本上涨无法顺利传导给 养殖端,饲料单吨盈利受到一定影响,进入下半年养殖盈利大幅改善,饲料价格上涨的兑现逐步顺畅。年初 至今,豆粕价格上涨 46.84%,玉米价格上涨 5.56%,猪鸡配合饲料价格上涨约 12%,如果按照传统配方中 添加 60%玉米和 25%豆粕来计算,饲料价格上涨 15%左右才能够覆盖大宗原料成本的上涨。预计 23 年畜禽 价格有望保持景气,有利于饲料企业能力的稳步回升。
随着养殖景气度回升,22 年下半年畜禽饲料产量恢复增长,我们预计 23 年会是生猪养殖存栏逐步恢复的年 份,存栏恢复会显著带动猪料需求回升。另外,22 年水产料和反刍料产量同比增长明显。水产料特别是特种 料存在结构性升级的发展机遇,若终端餐饮需求恢复,特种料的弹性最大;反刍料行业集中度较低,此前头 部饲企对反刍料关注度不高,随着研发布局的逐步深化,反刍料有望贡献较大增量。
粮食安全作为国家中长期战略持续获得政策面关注,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粮食增产的有效手段,目前 转基因品种商用从制度上已经不存在障碍,仅需等待品种审定正式下发,2023 年或成为国内“转基因元年”, 建议持续关注 23 年“一号文件”相关表述以及 23Q1 品种审定下发可能性。从供需基本面来看,玉米价格或 将继续维持高位,看好相关企业玉米种子业务增长。
转基因技术推广助力粮食安全。粮食安全议题作为国家中长期战略被写入二十大报告中。我们认为,要全方 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一方面需要保证耕地基本面积,守住耕地红线;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提升作物单产以 增加粮食总产量。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领域主要问题在于玉米、大豆等饲用粮的缺口,特别是大豆进口依赖程 度高。而转基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将带来种植领域历史性变革,尤其是转基因玉米品种具有极大的推广空间。
转基因品种试点效果显著。目前国际上转入并得到普遍应用的是抗虫和抗除草剂基因,通过减少农药使用、 增加种植密度、节本增效减少损失,客观上提升了作物单产。2021 年我国农业农村部对已获得生产应用安全 证书的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和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开展了产业化试点,试点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可降 低除草成本 50%,增产 12%;转基因玉米可增产 10.7%,并大幅减少防虫成本。我们认为,随着转基因技术开 发和应用的全面展开,转基因品种降本和增产的效果有望得到进一步检验。 静待转基因品种审定落地。从政策端来看,2022 年农业农村部陆续出台多项转基因相关政策,加快转基因商 用落地进程。1 月,农业农村部正式修订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 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四部规章,明确了转基因玉米和大豆 品种审定和生产经营制度。6 月,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印发了《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 准》,对转基因品种审定做出进一步明确。目前来看,转基因品种商用从制度上已经不存在障碍,行业内相 关企业已经开始小范围制种,仅需等待品种审定正式下发。需要持续关注 23 年“一号文件”相关表述以及 23Q1 品种审定下发可能性。
从转基因品种储备来看,在玉米方面基本呈现出大北农(子公司大北农生物)、隆平高科(参股公司杭州瑞丰)和先正达(子公司中种集团)三足鼎立局面。而转基因技术研发和验证周期长,品种审定门槛高,行业 壁垒明显,因此我们认为上述三家企业在转基因领域的先发优势有望长期维持。按照我们 22 年年度策略中 测算转基因玉米性状端远期超 30 亿的利润空间来看,企业业绩端未来上涨空间将十分可观。
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强化。从传统种业发展层面来看,长期以来我国种业竞争格局分散,种子同质化 程度高,高产新品种研发和推广进程较慢,企业低品质高库存问题明显,面临着恶劣的竞争环境。而随着国 家种业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以及新《种子法》修订以来,以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主要着力点和重要抓手的 一揽子政策措施正在全面落地。我们认为,在全面提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ope体育、净化种业市场的政策高压下, 不具备前端育种研发实力的中小种企有望逐步出清,而具备育繁推一体化综合能力的龙头种企有望迎来发展 良机,持续强化行业竞争地位,进一步提升市占率。
国际小麦和玉米价格有望持续维持高位。今年以来,受俄乌冲突持续、国际通胀维持高位以及极端干旱频发 影响,全球粮食价格显著上移,CBOT 小麦价格突破 2008 年的历史最高点,玉米和大豆价格也创下自 2012 年以来的高位。虽然自 6 月开始国际粮价呈现出冲高回落趋势,但仍在高位震荡中。根据 USDA 发布的 11月月度供需报告,预计 22/23 年度全球小麦和玉米期末库存将进一步降低,价格将持续维持在高位。而大豆 随着巴西产量的宽松预期,价格整体有望逐步回归,但仍需要考虑后续可能发生极端天气的不利影响。
玉米价格或将继续维持高位,看好相关企业玉米种子业务增长。国内方面,在及时补种、加强田间管理等多 方努力下,今年全国小麦总体实现丰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今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 3.44 亿亩, yoy+0.2%,小麦总产量 1.36 亿吨。yoy+1.0%。而新季冬小麦播种进度也基本顺利,截止 11 月 14 日全国冬 小麦已播 94.1%,并且秋播区土壤墒情好,播种质量较高,为明年小麦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玉米和大豆方 面,目前主产区收获已基本完成,收获期间天气晴好,新季上市量有望增长。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 11 月 月度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预计今年大豆播种/收获面积较上年大幅增加,产量同比增近加 20%。叠加海外 大豆增产预期,我们认为明年大豆整体供给面较为宽松,价格或有回落空间。而玉米虽然受带状复合种植等 因素影响今年整体种植面积小幅下滑,但由于单产提升导致实际产量仍基本维持稳定。
我们认为本轮猪周期高点已现,短期猪价有望维持高位震荡,预计 22 年全年均价 19 元/kg 左右,目前母猪 补栏较为谨慎,23 年猪价预计呈现前高后低走势,整体仍将保持相对景气,均价有望保持在 20 元左右。行 业投资转向α机会,养殖成本控制较好、出栏稳步增长的企业有望在 2023 年迎来盈利集中兑现。我们持续 看好养殖业绩兑现度较高的标的。
22 年 4 月开始新一轮猪价上涨。本轮猪价上涨自 4 月开始,期间经历了 6 月末和 10 月初两次快速上涨,高点产生于 10 月中下旬,均价达 28.32 元/公斤。虽然目前猪价较前期有所下滑,但仍处于相对高位震荡状态。 在前期猪价快速上涨的刺激下,市场二次育肥提前,仔猪补栏情绪也有所升温,仔猪价格同期上涨。
短期猪价仍有望维持高位,预计全年均价 19 左右。对于目前猪价的下滑我们认为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几点: 供给端接近年底,集团和规模场出栏增加,同时前期二次育肥的大猪开始集中出栏;而需求端则由于疫情管 控导致终端消费低迷,屠宰厂走货不畅,开工率低,生猪采购积极性偏弱。但我们认为随着近期全国范围寒 潮到来,猪肉消费有望得到明显提振,同时南方腌腊也将逐步开启,市场对大猪的消化速度有望明显加快, 短期猪价仍有望维持高位。综合我们对全年猪价走势的分析,我们认为今年全年生猪均价有望以 19 元/公斤 左右收官(上半年 14 左右,下半年 24 左右)。
母猪产能去化自 4 月停止,但从价格看母猪实际补栏情绪并不积极。对于 23 年猪价的走势,我们仍然要基 于能繁母猪的实际补栏情况和补栏积极性来做判断。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全国能繁母猪产能的去化自 22 年 4 月停止,并开始逐月增加。截止 9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数据为 4362 万头,与 21 年 10 月末数据(4348 万头)基本相当。我们认为,在统计样本质量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官方数据的可信度得到明显提升。按照母 猪-育肥猪出栏周期来看,我们对明年猪价的基本判断是“前高后低”,拐点或出现在 23Q2。
但我们认为ope体育,目前市场对明年猪价预期过于悲观。虽然今年 4 月以来商品猪和仔猪价格大幅上涨,但二元母 猪价格仅小幅微涨。从 4 月初-11 月末,全国商品猪和仔猪价格分别上涨 104.33%和 95.51%,而母猪价格仅 上涨 11.52%,反映出当前行业母猪实际补栏情绪并不积极。我们认为,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虽然生猪价格持续上行,但是高昂的养殖成本(包括饲料和仔猪成本)使得养殖户补栏情绪并不高涨, 相比之下二次育肥的经济效应更加明显。其次,养殖户实际盈利自 6 月开始,且还未完全补亏,目前仍以偿 还欠款和修复资产负债表为主,行业产能大幅扩张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三,目前市场对后市形成了“周期下 行”的一致预期,叠加对上轮周期大幅亏损的恐惧,导致养殖户缺乏补栏的信心。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对明年猪价仍保持乐观态度,全年均价有望保持相对景气,初步预判 23 年均价有望维 持在 20 元/公斤左右。特别是上半年猪价有较好的支撑,而下半年则需要紧密跟踪 22Q4 和 23Q1 的补栏情况。 生猪养殖景气有望持续,板块投资仍具有吸引力。
我们认为,随着本轮猪价高点的确立(10 月中下旬,28.32 元/公斤),以及母猪产能由去化转为增长,板块 投资预计将进入下一阶段,个股表现预计也将呈现出分化局面。其中养殖成本控制较好、出栏稳步增长的企 业有望在 2023 年迎来盈利集中兑现。我们持续看好养殖业绩兑现度较高的标的。
美元升值带来宠企出口汇兑净收益,海外订单持续增长。22 年 4 月以来,随着美联储进行多轮加息,美元 汇率持续走高,截止 11 月末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升至 7.18 左右。人民币汇率的被动下跌对国内代工 出口业务为主的宠企产生了较大利好。从汇兑损益带来财务费用净损益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各家宠企财务费 用项均表现为净收益,较去年同期大幅改观,推动企业业绩稳步增长。此外,宠企获取的海外订单量也大幅 增长,截止 Q3 末部分宠企合同负债较年初大幅增长超 100%。我们认为,在美联储持续加息以及中美利差 扩大的背景下,美元汇率有望维持强势,人民币被动贬值持续利好国内宠企出口业务,看好企业业绩持续修 复,短期关注企业产能释放和海外订单获取。
国内宠物消费持续增长。国内市场方面,在居民消费整体受疫情压制的背景下,我国宠物消费仍保持持续增 长态势,特别是在今年“双十一”期间,天猫/淘宝、京东等线上渠道销售数据均表现亮眼。天猫宠物双十一 预售开启首小时成交金额即超去年预售首日成交额;淘宝宠物双十一全周期成交翻倍商家超 1000 个;京东 宠物双十一当日前 1 小时成交额同比增长 128%,超 500 个宠物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 100%。 根据京东宠物 9 月发布的《2022 年中国宠物行业趋势洞察白皮书》,预计 2022 年我国养宠家庭接近 1 亿户, 犬猫合计数量超过 1.2 亿只,宠物实体市场规模达 1158 亿,同比增长 13%。但同时我国家庭养宠渗透率为 20%左右,仅为欧美国家的 1/3,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预计行业整体规模未来仍将以每年超 10% 的增速持续增长。从结构来看,宠物食品(包括主粮和零食)仍是宠物消费中占比最大的细分市场,预计 22 年占比为 46%左右;宠物用品由于涵盖范围广、细分品类多,占比也达 44%。而医药保健板块虽然规模整 体占比不高(仅为 9%),但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速,2019-2022E 年复合增速达 25%,仅次于主粮增速。
从竞争格局上看,国外品牌由于起步较早,在国内宠物消费市场上占据领头和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内企 业逐步开拓国内市场,加快布局自主品牌建设,市占率得到明显提升。天猫双十一销售排行榜 top10 中的国 产品牌如麦富迪、卫仕等排名均稳步提升。从细分品类来看,在宠物食品方面麦富迪保持着相对领先的品牌 市占率,但在宠物药品方面国内品牌上榜较少,此外,宠物疫苗如猫三联等国内仍是空白,宠物医药行业亟 待国内企业挖掘。我们认为,我国宠物消费市场空间广阔,有庞大的消费基础和消费升级空间。而随着国内 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宠企市占率的逐步提升,未来有望出现国产宠物消费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