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双蒙村稻虾生态养殖基地,村民们一大早就忙着起虾。他们取下固定在木桩上的笼结,收笼拉网,一只只肥美的小龙虾便被捞出装筐。
“这批小龙虾苗是去年12月15日开始投放,投放面积1150亩。经过精心管护,目前开始捕捞上市,预计成品虾总产量超8.6万公斤。”广西罗城维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行总监辛文丽向记者介绍。
2023年,该县在小长安镇、龙岸镇、怀群镇、兼爱乡共建设7个“稻+虾”模式稻田综合种养基地ope体育,养殖面积4800余亩。通过种养互作,以稻促养、以养保稻,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形成优势互补、资源综合利用的农业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
近年来,罗城在传统水稻种植基础上,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稻+虾”“稻+菌”“稻+果”“稻+油”“稻+菜”等“稻+”特色生态产业模式,最大化提升土地产值和效益,开启致富新“稻路”。
近日,在龙岸镇珠江村黑木耳示范基地种植知识,一支支菌棒整齐排列,上面一簇簇黑木耳长势喜人,村民正娴熟地将其采摘下来放入桶中。据介绍,这批木耳是去年12月开始种植,共40万棒。该基地今年第一批黑木耳已采收完成,共6000公斤,产值36万元,接下来预计还可采三四批种植,总量约1.75万公斤。
2023年,该县出台政策,鼓励以“稻+菌”模式利用冬闲田种植,或者利用庭院种植。对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连片面积50亩以上的,在食用菌大棚建设、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对发展食用菌产业达到一定规模的个人、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给予菌棒补助,调动群众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去年该县冬种黑木耳超300万棒。
在该县罗宜二级公路旁睡美人山,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就会有不少游客、市民来到山下的草莓园里采摘草莓,体验农家乐趣。据该草莓园负责人邱平光介绍,草莓园面积超5亩,2023年9月开始种植,12月初开园采摘,一直持续到现在。
近年来,该县在推进产业富民过程中,引导和扶持农民利用冬闲田种植草莓等水果,以“稻+果”模式实现增收。2023年,该县东门、四把、黄金等乡镇的村民利用冬闲田种植草莓,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实现“一田多用、一地多收”,提高土地利用率。
近日,四把镇思平村的一处蔬菜种植基地ope体育,处处呈现出忙碌景象。村民们有的在采收蔬菜,有的进行田间管护。这是该县积极引导群众利用冬闲田发展蔬菜产业的一个缩影。
该县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打造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流转闲置土地冬种蔬菜,“稻+菜”模式让冬闲田变成“聚宝田”,最终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益。2023年全县蔬菜产量(含食用菌)20.37万吨,同比增长10.35%。
随着天气的回暖,罗城二级公路旁的油菜花竞相绽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四把镇新印村、石门村,金灿灿的油菜花与整齐的民居构成一幅春天画卷,吸引县内外不少游客前来赏玩打卡。
去年秋天,水稻秋收后,当地政府免费给群众发放油菜种子,引导群众在田间地头种植油菜,以“稻+油”模式让冬闲田“不闲着”。种下的油菜不仅在花开时为乡村增色,吸引游客,待油菜籽成熟后,还可以采收榨油,秸秆则直接碾压到土壤里作为有机肥,为农田添肥。
实践证明ope体育,相比传统种植产出ope体育,“稻+N”特色生态产业模式可以让同样的土地实现2—5倍的产值。真金白银的增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不想种、无力种的问题,有效防止耕地“非农化”、遏制耕地“非粮化”,实现了多赢。罗城积极探索拓展“稻+N”特色生态产业模式成果凸显,目前已经在全县因地制宜推广实施,持续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