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时间:8月25日拍摄地点:章丘区普集街道桥子村拍摄内容:猕猴桃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一串串猕猴桃悬在头顶,阳光透过枝叶缝隙钻进来,衬得一颗颗灰绿色的果子娇憨可爱……因为猕猴桃大丰收,桥子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车辆进进出出、赶来采摘的人群络绎不绝、助农主播主动到村里直播、游览车在村里穿梭。
这个村子位于章丘区普集街道,发展猕猴桃种植已有五年,今年终于走过前两年的养苗期,又扛过了中间阶段的冻害,进入了盛果期,亩产达到2500公斤。有了猕猴桃产业加持,桥子村告别了产业转型的过渡期,即将迎来农旅融合发展的“高甜时刻”。
“我们村从前开了几家机械加工厂,随着村民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相关政策收紧,2017年村里的散乱企业就全部关停了。”
听济南日报记者问起桥子村发展猕猴桃种植产业的原因ope体育,村党支部书记许游廷说起了这个重要的转折点。正是那一年,村民郑淑芳带回来这个好项目。经常外出跑业务的她了解到,淄博博山一个村通过种植猕猴桃实现了村民致富,第一时间便把这个信息告诉了村里。“当时村‘两委’和不少村民都表示支持,我们迫切希望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所以村‘两委’成员带领村民到博山观摩学习,回来就决定尝试一下。”许游廷说。
随后,村里投资130余万元、流转110亩土地,建起了猕猴桃种植园区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很快拓展了“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模式,7个家庭农场加盟。
今年67岁的村民景年东是其中一位农场主,从前靠做小买卖维持生计,起早贪黑做火烧、卖豆腐脑,辛苦、利薄。其实当初决定种植猕猴桃的时候,他心里很忐忑,因为猕猴桃要经过近三年的养苗期才能结果。景年东说,这个过程中,大家都经历了一些坎坷,“种植次年4月霜冻来袭,冻坏了枝干;6月又经历了冰雹,受损严重……”
应对一次次困难的过程,对大家来说,就是一次次经验的积累——夏季进行喷灌,春、冬两季做好杀菌和防冻措施,碰上“倒春寒”易绝产ope体育,要提前做好防护。景年东告诉记者,种猕猴桃一年到头不闲着,抹芽、剪枝、疏花、疏果等环节都要谨慎对待,才可以保障猕猴桃的产量和质量。
许游廷说,面对种植过程中的难题种植,村里专门请专家到果园实地指导,手把手传授下肥、抹芽、除草、授粉等技
走在种植园里,头顶的果子一排排挂在枝头,让人不得不弯着腰走路。偶尔有熟透的果子
“我们村以前种小麦和玉米,收割后会使用牛粪翻地,牛粪是呈酸性的,恰好适合猕猴桃的种植!”听着大家对猕猴桃口味的称赞,景年东介绍起其中的“秘方”。用上水肥一体化设备、使用生物有机肥……记者走访发现,每家家庭农场都有自己的种植高招。不过,在销售环节,这些农场统一包装、统一定价,下定决心要抱团发展、创出属于桥子村的品牌。
往年产量不高,靠家庭农场自我宣传就能完成销售任务。今年猕猴桃大获丰收,村民从“愁种”变成了“愁卖”ope体育。在普集街道的支持下,桥子村近日办起了猕猴桃丰收节,销路迅速打开。
“街道帮我们对接了不少当地企业,鼓励员工来采摘,还通过接龙的方式组织团购。街道合作的电子商务公司也找来主播在网上销售,我们村民装箱都忙不过来了!”许游廷说,这次大力宣传不仅能解决当前的销售难题,也为今后的销售打下了基础。
“我听说桥子村猕猴桃大丰收,就来到村里做直播,已经卖出不少了。”烟台市民高海燕是一名网络主播,就在景年东的果园里直播,通过线上平台,桥子村猕猴桃的好口碑被传播到全国各地。
“每亩地收入2万元,相比种传统作物的千把块钱收入,村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一位农场主告诉记者,自己的果园忙起来要雇十余名村民帮忙,带动了村民就业。
猕猴桃种植也给村里的乡村旅游产业添了一把火——桥子村有荷花长廊、胜天池等休闲场所,乡村记忆博物馆、“五大门”历史建筑群等乡愁打卡胜地,还与济南市吕剧院共建了戏曲艺术体验馆。“我们可以以种植猕猴桃为主导业态,开拓农家乐、垂钓等餐饮娱乐项目,打造特色研学游、农事活动采摘游等特色游玩路线,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许游廷的计划,随着猕猴桃丰收节的成功举办,有了更多实施的可能。
“现在就有游客采摘后提出要吃饭,直接抓我们散养的鸡,用土灶炖!”村里农旅融合发展的思路种植,景年东非常认可,“我现在还试种了其他品种,以后打算扩大规模!”
普集街道党工委书记于业辉表示,去年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围绕建设综合品质产业强镇目标,确定了品牌化打造、市场化营销的发展思路,打造了颇具地方标识的“乡逢普集”品牌,并于今年3月完成注册和对外发布。“目前,‘乡逢普集’旗下有‘普集香’‘普集甜’‘普集脆’‘普集手造’四大特色农产品,桥子村猕猴桃丰富了‘乡逢普集’产品品类。”于业辉说,街道将在以农致富、以文塑旅上持续发力,在推进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上下功夫,着力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增收。
产量、销售、新思路,桥子村现在都不缺。猕猴桃的清香,将会飘得更远! (济南日报融媒记者 曹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