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灌水施肥。追肥是解决花椒在生长中大量需肥期与土壤供肥不足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花前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主要是对秋施基肥数量少和树体贮藏不足营养不足的补充,对果穗增大,提高坐果率,促进幼果发育都有显著作用;花后追肥主要是保证果实生长发育的需要,可少施速效氮肥,同时要追施磷钾肥;花芽分化前使用促花王3号,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开花坐果率,抑梢狂长,彻底均衡大小年。
二、壮花壮果技术。在花椒花蕾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一次花椒壮蒂灵可膨大营养导管,提高坐果率,抑制大小年,椒皮厚ope体育、椒果壮、色泽艳,天然品味香浓。进入盛果期,疏花疏果应整序摘除。疏花疏果量应根据结果枝新梢长度而定,以保证植株有足够的营养。
三、做好修剪保温。要注意骨干枝和枝组轴延长枝新梢保持旺盛长势和合理的伸展方位与角度,当其新梢长度达50厘米左右时,要进行摘心,促其分生枝条,以有利于树冠的加速形成和枝组的选留。修剪口涂抹愈伤防腐膜,防病菌感染侵袭,保护伤口健康愈合。同时要注意树身的整体防冻,喷洒护树将军保护树体、驱逐越冬病毒虫害,催促果树早冬眠。
四、及时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及时防治。杀灭越冬成虫、卵、幼虫及病菌孢子。休眠期以相应的栽培技术和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清除和杀灭害虫,减少病虫源。同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
种植成本:种植一亩地花椒成本因品种、地区而异,种植一亩地花椒成本在600—1200元之间,中间最大的差异是采收花椒的人力成本。
种植利润:按一亩地栽种大约70株左右计算,两年后挂果,三年后每斤能摘1斤多干花椒,五年后每株平均摘2斤干花椒,8年后每株平均摘4斤左右干花椒。按照今年的价格,每斤干花椒36元。三年后每亩地收入起码在2600元,五年后每亩收入在4000元,八年后每亩收入在5000---6000元。
花椒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不适或受病原菌的侵害,常常发生一些影响椒树生长挂果结实、产品质量的病害。常有的病害有花椒菟丝子、花椒锈病、花椒根腐病、花椒落叶病、花椒炭疽病、花椒溃疡病、花椒枯梢病、花椒枯枝病、花椒叶斑病、花椒膏药病等。现主要介绍花椒根腐病,花椒锈病和花椒膏药病。
花椒根腐病常发生在苗圃和成年椒园中。是由腐皮镰孢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受害植株根部变色腐烂,有异臭味,根皮与木质部脱离,木质部呈黑色。地上部分叶形小而色黄,枝条发育不全,严重时全株死亡。
①合理调整布局,改良排水不畅,环境阴湿的椒园,使其通风干燥。
②做好苗期管理,严选苗圃,以15%粉锈宁500-800倍液消毒土壤。高床深沟,重施基肥种植。及时拔除病苗。
③移苗时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根24小时。用生石灰消毒土壤。并用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或15%粉锈宁500-800倍液灌根。
④4月用15%粉些宁300-800倍液灌根成年树,能有效阻止发病。夏季灌根能减缓发病的严重程度,冬季灌根能减少病原菌的越冬结构。
⑤及时挖除病死根,死树,并烧毁,消除病染原。
花椒锈病是花椒叶部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在陕西、四川、河北、甘肃等省的花椒栽培区。严重时,花椒提早落叶,直接影响次年的挂果。发病初期,在叶子正面出现2-3mm水渍状褪绿斑,并在与病斑相对的叶背面出现黄橘色的疱状物,为夏孢子堆。本病由花椒鞘锈菌引起。夏孢子和冬孢子阶段发生在花椒树上。花椒锈病的发生主要与气候有关。凡是降雨量多,特别是在第三季度雨量多,降雨天数多的条件下,危害很容易发生。
①药剂预防:在未发病时,可喷布波尔多液或0.1-0.2%波美石灰硫磺合剂,或在6月初至7月下旬对花椒树用200-400倍液萎锈灵进行喷雾保护。
②药剂防治:对已发病的可喷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控制夏孢子堆产生。发病盛期可喷雾1:2:200倍波尔多液,或0.1-0.2波美石硫合剂,或15%可湿性粉锈宁粉剂1000-1500倍液。
③加强肥水管理,铲除杂草,合理修剪。晚秋及时清除枯枝落叶杂草并烧毁。 ④栽培抗病品种,可以将抗病能力强的花椒品种混栽。
花椒膏药病是花椒的一种常见病,其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的隔担耳。担子果似膏药状,紧帖在花椒树枝干上。轻者使枝干生长不良,挂果少;重者导致枝干枯死。在很多地区,花椒枝干及整株枯死,挂果少,结果小都与膏药病有关。膏药病的发生与树龄、湿度及品种有关。据调查,花椒膏药病主要发生在荫蔽、潮湿的成年椒园;另外,该病发生与介壳虫危害有关,膏药病以介壳虫分泌的蜜露为营养,故介壳虫危害严重的椒园,膏药病发病严重。
①加强管理,适当修剪,除去枯枝落叶,降低椒园湿度。
②控制栽培密度,尤其是在盛果期老熟椒园,过于荫蔽应适当间伐。
花椒流胶病是由真菌引起,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能迅速引起树干基部韧皮部坏死、腐烂、流胶液,导致叶片黄化及枝条枯死病。
①清园消毒,在冬季清理应彻底,将病虫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喷洒护树将军进行全园消毒。
②适时喷药,做好预防,及时增施有机肥,在发病初期应及时喷洒药剂杀菌。在流胶口及时涂抹护树将军防治花椒流胶病,可畅通疏导管,提高植株逆抗性。
③肥水充足,铲除杂草,在花椒花蕾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洒一次花椒壮蒂灵,提高花椒树抗病能力,同时可使花椒椒皮厚、椒果壮、色泽艳、天然品味香浓。
④药剂防治。流胶病(干腐病)是常伴随天牛、吉丁虫而发生,故因此应及时防治天牛等病虫害发生,并配合喷洒针对性药剂加新高脂膜增强药效,防治气传性病菌的侵入,在全园喷洒护树将军进行消毒。
洋姜原产北美洲,经欧洲传入中国,现中国大多数地区有栽培。耐寒抗旱,块茎在-30℃的冻土层中可安全越冬。早春幼苗能忍受轻霜,秋季成叶能忍受短期-4~-5℃。温带18~22℃、光照12小时有利于块茎形成。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除酸性土壤,沼泽和盐碱地带不宜种植外,一些不宜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如废墟、宅边、路旁都可生长。
春季解冻后,选择20~25克重的块茎播种,亩需块茎种子50千克,株行距0.5×0.5米,播种深度10~20厘米,播后30天左右出苗。洋姜一年播种,收获后有块茎残存土中,翌年可不再播种,但为了植株分布均匀,过密的地方要疏苗,缺株的地方要补栽。
1、除草:洋姜出苗后,要及时补苗,结合补苗进行1次除草。中耕除草一般播后30~40天中耕松土,深度6厘米左右,结合中耕进行除草。第2次中耕在现蕾以前,结合除草进行,为块茎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种植。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在块茎膨大期要摘花摘蕾,以促使块茎膨大。
2、施肥:洋姜秋季采收后整地,亩施土杂粪肥5000千克,70%撒施,30%播种时集中沟施。另施硫酸钾15千克,深耕30厘米,耕后整平作畦以备播种。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生长期需追施两次肥,第一次在5月下旬前后,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促使幼苗健壮多发新枝。第二次在现蕾初期,每亩追施硫酸钾15千克,追后浇水。
3、浇水:洋姜的苗期、拔节期、现蕾期和块茎膨大期是浇水的4个关键时期,一般可在4月中旬浇出苗水,5月下旬浇拔节水,8月中旬浇现蕾水,10月中旬浇块茎膨大水。洋姜虽然抗旱,但土壤水分充足时能大幅度提高产量。
1、收获:秋后正值洋姜块茎快速生长的时期,待到10月上旬洋姜的叶、茎完全被霜冻死,即可收获地下块茎了。采用人工或机械等办法,把洋姜块茎从土里取出即可。如果是第二年春季用洋姜的话,可以在秋后把洋姜杆割去,不收洋姜块茎,但第二年春季要尽可能早些取出,否则发芽很快(地温2℃即开始萌发),影响洋姜质量。
2、贮藏:秋季挖一浅窖,把洋姜放入,随即撒上沙土,保持湿度和足够的通气,然后四周盖上5厘m厚的土,不要让洋姜暴露出来。大量贮藏时可用草把子作几个通气孔ope体育。洋姜在0℃以下即开始冬眠,冬季贮藏期间怕热不怕冷,只要有土盖住,-50℃也不会被冻死,第二年仍可发芽生长。
3、运输:洋姜的包装一般可采用塑料编织袋包装,即透气又保湿,一般放置10~20天没问题。运输可采用汽运或铁路运输,采用汽车运输应将洋姜用苫布盖好,ope体育以免失水过多。铁路运输最好选用通风的车皮装载。若选择船运,应将洋姜置于通风良好、低温的状态下海运时间最好不超过30天。
菊芋,学名:Helianthus tuberosus (L. 1753),又名洋姜、鬼子姜,是一种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高1-3米,有块状的地下茎及纤维状根。茎直立,有分枝,被白色短糙毛或刚毛。叶通常对生,有叶柄,但上部叶互生;下部叶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头状花序较大,少数或多数,单生于枝端,有1-2个线状披针形的苞叶,直立,舌状花通常12-20个,舌片黄色,开展,长椭圆形,管状花花冠黄色,长6毫米。瘦果小,楔形,上端有2-4个有毛的锥状扁芒。花期8-9月。
原产北美洲,十七世纪传入欧洲,后传入中国。其地下块茎富含淀粉ope体育、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可以食用,煮食或熬粥,腌制咸菜,晒制菊芋干,或作制取淀粉和酒精原料。宅舍附近种植兼有美化作用。菊芋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称为“21世纪人畜共用作物”。(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菊芋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3米,有块状的地下茎及纤维状根。茎直立,有分枝,被白色短糙毛或刚毛。叶通常对生,有叶柄,但上部叶互生;下部叶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有长柄,长10-16厘米,宽3-6厘米,基部宽楔形或圆形,有时微心形,顶端渐细尖,边缘有粗锯齿,有离基三出脉,上面被白色短粗毛、下面被柔毛,叶脉上有短硬毛,上部叶长椭圆形至阔披针形,基部渐狭,下延成短翅状,顶端渐尖,短尾状。
头状花序较大,少数或多数,单生于枝端,有1-2个线状披针形的苞叶,直立,径2-5厘米,总苞片多层,披针形,长14-17毫米、宽2-3毫米,顶端长渐尖,背面被短伏毛,边缘被开展的缘毛;托片长圆形,长8毫米,背面有肋、上端不等三浅裂。舌状花通常12-20个,舌片黄色,开展,长椭圆形,长1.7-3厘米;管状花花冠黄色,长6毫米。
瘦果小,楔形,上端有2-4个有毛的锥状扁芒。花期8-9月。
原产北美洲,经欧洲传入中国,现中国大多数地区有栽培。耐寒抗旱,块茎在-30℃的冻土层中可安全越冬。早春幼苗能忍受轻霜,秋季成叶能忍受短期-4--5℃。温带18-22℃,光照12小时,有利于块茎形成。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除酸性土壤,沼泽和盐碱地带不宜种植外,一些不宜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如废墟、宅边、路旁都可生长。
抗逆性强:在年积温2000℃以上,年降水150毫米以上,-40℃至-50℃的高寒沙荒地只要块茎不均能生长。
抗旱抗风沙:菊芋块茎在沙下30厘米内均可利用本身的养分、水分及强大的根须正常萌发;块茎、根系储存水分能力强,待干旱期维持生长所需;随着根茎发达,起到固沙作用。
再生性极强:一次种植可永续繁衍。大旱时,地上茎叶全部枯死,但一旦有水,地下茎又重新萌发;每一复生块茎,都分蘖发芽,年增殖速度可达20倍。菊芋籽落地扎根,四处繁衍;
无病虫害:在生长期内,无须施肥、打药、除草、管理。一旦形成连片,人、畜都很难破坏其繁衍发展。
中国北方地区3月份地温开始回升,冬眠的块茎逐渐由冰冻状态复苏过来。当地温达到10℃时开始发芽,4月初叶片露出地面并开始生长,期间晚霜对其毫无影响和损害。正常情况下,8月末至9月初菊芋茎高2米左右开始开花。花为纯黄色,无香味也无异味,花瓣13枚。由于品种不同,叶片的颜色、宽窄也有不同,虽花色相同,但花瓣的宽窄各异。由媒介传粉可结出种子,与此同时地下茎开始结果。早熟品种10月中旬地上茎自然死亡即告成熟,晚熟品种要到冰冻期地上茎死亡后成熟。菊芋的产量(地下块茎)与地上茎的粗细、高矮以及土壤的养分、水分密切相关。如果太过干旱,地上茎很细矮,不开花,或即使开花也不很规则,花片少,地下茎小、产量低,但绝不会旱死。冰冻期地下茎结冰进入冬眠。
能力特强:中国荒漠地区大都处于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冻期长,气候干燥,多风沙。但菊芋有着极强的耐寒能力,可耐-40℃甚至更低的温度。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菊芋的块茎必须在沙土下面,至少要有1厘m厚的沙土覆盖,切不可露出地面。
荒漠中干旱、缺水乃正常现象,即使旱情很重,菊芋也能以其所具有的惊人的抗干旱能力安然渡过难关,并于早春块茎开始正常萌发,利用自身的养分和水分供萌芽生长,同时生出大量根系,伸向地下各处寻找养分和水分,供给小苗生长。在新生根系可供给小苗生长的情况下,块茎中的养分、水分还可继续储备,尤其是在雨季,块茎、根系会贮存大量水分,以备干旱时逐渐供给叶茎生长。菊芋的地上茎和叶片上长有类似茸毛的组织,可大大减少水分蒸发。当干旱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地下茎会拿出尽可能多的养分、水分供给地上部分茎叶生长,待块茎营养消耗殆尽时,地上茎死亡,然地下茎翌年仍可生长出新苗。
荒漠地区风大、干燥、沙土流动性强,但菊芋能在较深的沙土中顶出地面,只要覆盖的沙土厚度不超过50厘米,菊芋皆可正常萌发。为了避开春季覆沙,春播可稍晚一些进行。秋季菊芋即将成熟或已成熟时,凭藉它们密麻的地上茎形成一片低矮的防护带,加之其根系的牢固抓沙能力,以及随着地下块茎增多、重量加大对沙土产生的强大压力,共同起到固沙作用。有关科研单位在科尔沁沙地的流动沙丘上种植了400余亩菊芋用作治沙试验,结果让专家们欣喜不已:尽管试验期间该地区特殊干旱,降雨量极少,加之高温,整个农作物都深受其害,但在沙漠上,种下的菊芋长势良好;扒开沙面,菊芋的根系密布沙下,挖至1米深时尚能用肉眼看见菊芋的根系,并已开始结实,达到了固沙、治沙、改变沙漠的生态效果。这种利用菊芋治理沙漠的方法,被治沙权威称为治沙成本低、见效快的最佳方法。再有就是菊芋茎叶枯落后经分解成为肥料,对改良土壤、增强有机质含量、改善沙地结构有重要作用,进而为退沙还田、还林创造有利条件。
菊芋治沙一劳永逸,一次播种后,荒漠上的菊芋将永久生存,并以每年20倍以上的增长速度扩张,因此荒漠上的菊芋面积会逐年增加,同时又可从中采收部分块茎,作为种子使用,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另外,在生长期较长的地区还可收获部分菊芋籽,其发芽率可达100%。即使不收获菊芋籽,它也会随风飘荡到可安家落户的荒漠适宜角落。
菊芋的根系特别发达,每株菊芋都有上百根长达0.5-2米的根系深深地扎在土中。因菊芋可以每年20倍的速度繁殖扩张,故只需2-3天时间就会在地表形成一层由菊芋的茎和根系编织而成的防护网络,从而有效牢固住了地表层的水土。
根据半夏的生物学特性,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半夏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能耐寒、耐荫蔽,但不耐旱、怕强光。利用这一特点,半夏可在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或麦地或阔叶果木林中套种,也可与玉米、油菜、高梁、豆类等高秆植物间作,这样就在管理农作物或经济林果的同时管理了半夏,既合理利用了土地,又增加了综合效益。
优良的种子,是种植半夏夺得高产的重要保证。那么决定优良种子的品质条件是什么呢?首先,要选择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生长发育健壮的优良单株作采种母株。其次,对采种的母株,应单育,并加强水肥管理。再次,为防止品种混杂,还要进行单收、单藏。最后,要及时采收发育成熟、籽粒饱满、粒大而重的块茎作种。将精心选育而获得的优良半夏种球应用现代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组织培养,建立半夏优种无性系快速繁殖系统,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半夏品种,不但可以大量生产优良半夏种苗,还可以缩短大田的生长期。再结合采用珠芽和块茎繁殖,提高繁殖系数。
据试验发现,在20~25℃条件下催芽,待大部分芽鞘发白时栽种并覆盖地膜,比既不催芽又不覆膜栽种的提早30天出苗;不催芽仅盖地膜的则提前25天出苗。同时催芽盖膜比对照增产52.6%,不催芽仅盖膜的比对照增产29.8%。芽催出后栽种,使半夏种栽提前完成了发芽前的内部生理变化过程,盖地膜使地温增高并提前达到出苗所需的温度,芽很快长出地面。催芽盖膜除保墒增温提前出苗外,还使土壤疏松,透气性良好,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使植株抗旱耐涝,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吸收功能和生理功能,为半夏块茎的增大,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所用地膜可以是普通农用地膜(厚度0.014毫米),也可以用高密度膜(厚度0.008毫米)。覆膜时使膜平整紧贴畦埂上,用土压实,做到紧、平、严。当气温稳定在15~18℃,出苗达50%左右时,应揭去地膜,以防膜内高温烤伤小苗。去膜前,应先进行炼苗。方法是中午从畦两头揭开通风散热,傍晚封上,连续几天后再全部揭去。
6月下旬逐步进入高温季节时,如何保持畦面湿润,尽量推迟半夏地上部枯萎时间,这是提高半夏产量的重要措施。据试验在每年5、6月中旬分别覆盖稻、麦秸(糠),7月下旬倒苗仅为5%,长势良好,而对照组倒苗则达78%。这样,覆盖相对延长了生长期,光合作用期也相对延长,光合产物在块茎中积累较多,所产块茎长得大、产量高,比对照增产123.78%。且覆盖区比未覆盖的对照区内的杂草明显减少,叶腐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这也是半夏增产的重要原因。若雨水较大,汛期阴雨绵绵,土壤水分过多,不但不能覆盖第2次,还应及时将第1次所盖麦秸去掉,以防地下块茎腐烂减产。
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长期间要经常松土除草,避免草荒。中耕深度不超过5厘米,避免伤根。因半夏的根生长在块茎周围,其根系集中分布在12~15厘米的表土层,故中耕宜浅不宜深,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半夏早春栽种,ope体育地膜覆盖,在其出苗的同时,狗尾草、马唐草、牛筋草、画眉草、香附子、苋菜、小旋花、灰灰菜、马齿苋等10余种杂草也随之出土,且数量多,往往造成揭膜后出苗及生长发育困难,影响半夏的产量。因此可选用乙草胺防除半夏芽前杂草,早春地面喷洒除草剂后再盖上地膜,对多种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具体用法用量按药品说明书操作)。除此之外,在人工栽培半夏中,根据季节不同还可选用不同的除草剂,春播半夏的除草剂宜选择稳杀特,秋播选用稳杀特和乙草胺均可。
实践表明,高温干旱期喷施亚硫酸钠液可使半夏增产。因为半夏在夏季气温持续高达30℃时,由于高温和强光照,使半夏的呼吸作用过强,消耗的物质超过光合作用所积累的物质,导致细胞原生质结构的破坏而“倒苗”。就半夏生产而言,“倒苗”缩短了半夏的生长期,严重影响半夏的产量。因此,在生产中采取措施延迟或减少半夏的夏季“倒苗”,是实现半夏高产优质的重要条件。在栽培中除采取适当的荫蔽和喷灌水以降低光照强度、气温和地温外,还可喷施植物呼吸抑制剂亚硫酸钠0.01%溶液,也可喷0.01%亚硫酸钠和0.2%尿素及2%过磷酸钙混合液,以抑制半夏的呼吸作用,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从而延迟和减少“倒苗”,可取得明显的增产效益。
按照GAP要求对半夏的种子、种苗、农药、化肥、水、土、密、保、管、工和种植、采收、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全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限定半夏药材有害元素及农药残留含量,运用先进的种植、加工技术提高半夏的产量和质量。
由于垦荒种地、伐林和连年无序大量采挖,使半夏的生长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其资源逐渐减少。半夏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或疏林下,另外,农田中亦有生长,但随着深耕细作和化肥、化学农药、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农田中的半夏已基本绝迹。
目前我国半夏人工栽培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栽培百亩以上的基地来生产半夏商品的屈指可数;而有些宣称大面积的半夏种植基地一般是名存实亡。
半夏是我国主要出口药材品种之一。随着国际社会对中药疗效的认可,东南亚等国的半夏订单日渐增多,其商品出口数量不断增大。据外贸部门统计,近两年来本品出口量以20%的速度递增,2008年出口量在3000吨以上。由此可见,2017年种植半夏的市场前景还是很看好的,但是必须要再次强调的是要掌握好技术。
1、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排灌良好、呈中性反应的砂质壤土或壤地种植,也可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
2、在平原地区种植半夏,需选择能浇能排、地势较高的地块,种植前一定要挖好排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