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产业概况 分类
ope体育种植幼儿园自然教育怎样落地生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部分幼儿园的户外场地较少,幼儿园自然角、种植地的场所有限,城镇家庭也很少拥有土地,部分热爱自然的家长通过种花、盆栽等方式绿化家庭环境,但是总体而言,幼儿很少有机会从事种植劳动,因此,在认知层面表现出对蔬菜、庄稼的知识经验很有限;在情感层面,部分幼儿存在挑食、偏食,尤其不喜欢吃蔬菜的现象;在技能层面ope体育,部分幼儿存在很少参与摘菜、洗菜、剥豆子等日常劳动的状况。

  基于幼儿生活现状,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的教育目标,开展种植课程成了促进幼儿发展的现实需要,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近年来,随着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崇尚自然教育,支持幼儿亲近自然、探索自然,通过举办论坛、交流实践做法的方式分享经验。

  笔者认同自然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并且结合园所的实际情况在管理规划、课程建设、家园共育、环境创设等方面进行了教育实践。为幼儿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创造条件,引导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观察、体验、操作、表达,促进家庭参与种ope体育植活动,让幼儿浸润在自然元素为主的环境中,弥补幼儿自然体验的缺失,为幼儿亲密接触自然并进行实际的操作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下面,以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开展的“锄禾园”相关活动为例,阐述疫情下如何开展自然教育。

  锄禾园的名字取自幼儿耳熟能详的古诗《悯农》,体现了幼儿对农耕文化的尊重,对劳动人民的敬佩。

  笔者和大部分年轻教师对植物生长、养护知识缺乏,但园所中有3位从事安保、清洁的工作人员有丰富的农耕知识,动手实操能力强,几乎每天都负责园内植物的浇水、除草、修剪等工作ope体育。面对尽职尽责不计较劳动量的职工,园所并无额外的经费能够给他们。

  与此同时,为了弥补幼儿对植物生长知识的缺失,笔者决定邀请这3位拥有丰富种植知识的工作人员担任锄禾园的“园长”,并在升旗仪式上,为他们颁发聘书ope体育,向全体幼儿宣布这个消息,请幼儿称呼他们为“王伯伯”“王妈妈”“阮妈妈”。

  这样做一方面为幼儿补充了自然、植物等知识,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教职工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正如保洁王叔所说:“在这里工作,不是为了钱,而是觉得有ope体育意义,孩子们看我种的西瓜秧,那种期待的眼神是钱买不到的!”

  锄禾园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3500多平方米,开辟专门的种植园地有17块,每个班一块,种植黄瓜、辣椒、秋葵、草莓、豆角等蔬菜、水果;围绕幼儿园开辟了公共种植地12块,种植花生、蚕豆、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室内走廊根据每个班分部设置自然角,种植花卉。

  此外幼儿园内还有桃树、梨树、李子树、石榴树、银杏、无花果等二十余种树木,四季常种植的花草还有二十余种,为幼儿创造瓜果飘香、四季均有自然资源的花园、果园、乐园,为种植课程的开展提供空间基础。

  幼儿园为幼儿创设与植物和谐相处的环境,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多种植物的外形特征、生长条件,支持幼儿自主劳动、观察探究,从而理解生长与生命循环,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形成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笔者真正当一所幼儿园的园长时间并不长,只有两年左右,在此期间感受到:先进的教育理论要想落实到教育实践层面,中间离不开幼儿园的有效管理,需要教职工积极地工作态度和高效的执行力。走形式地实施活动和不折不扣、创新性开展教育实践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

  在自然教育中更是如此,一方面大自然有客观规律和自然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要遵循季节特点、生物特点,如果违反规律,就无法收获到果实;另一方面,自然资源需要尽职尽责地养护、照料,否则也很可能没有收获,反而造成大量的浪费。

  在反思前期教育实践基础上,笔者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种植知识,种植内容不全面,多以蔬菜为主,缺少幼儿感兴趣的色彩鲜艳、外形特征突出的水果;第二,目标定位不具体,脱离幼儿核心经验,没做到幼儿发展可视化、清晰化;第三,整体规划不细致,存在零散性和随意性的问题;第四,日常管理不精细,对于种植活动的计划、实施、评价过程不清晰。

  这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能到位的,需要通过1~2年的管理措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改进,并初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

  为了避免目标片面,管理团队重新进行了文献查找、书籍学习,认为应从生态系统构建的视野来看待种植课程,明确种植课程是幼儿和教师在平等对话中建构的,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有机结合。教师预设部分的课程内容,幼儿在观察、体验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现象等,进而在对话、讨论、调查中形成课程的网络图。种植课程与幼儿园其他课程相互作用,开展相应的领域活动、游戏活动、社会活动,课程结构在动态变化之中保持总体平衡,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教师、环境、资源等因素组成了一个生态发展系统,在这个系统之中,幼儿之间、师幼之间、幼幼之间、家幼之间、资源之间、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有序的结构和有机的整体,以所有因素的和谐、平衡、动态、发展为目的。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幼儿园的角色是创设一个完整的、多样性的、生态化的种植环境,协调人、财、事、物多方面的因素,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发展水平,采用多种方式、策略来实施绿色种植课程。

  着眼于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绿色种植课程的目标和关键经验都体现了生态性,顺乎自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方式和特点,在生态式的大环境中培养幼儿欣赏和热爱自然的品质,激发其对自然界中各种植物的兴趣,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发现自然和世界的美,发现植物、动物、周围环境,乃至大自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萌发与大自然、同伴、环境等和谐相处的情感,以及初步的生态意识,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以2021年春季学期为例,经过三轮讨论,将蔬菜、花卉、果树、根茎类植物、粮食作物、瓜果、草药共7大类纳入到种植课程中。合理规划空间,轮流育苗、套种,开垦新地,立体式规划原有的花坛、绿化带、种植地、山坡、墙根空地。例如,开辟了格桑花大道、向日葵高地、丝瓜凉棚、西瓜花坛、南瓜山坡、豆角屏障、葫芦吊网等,随处可见瓜果蔬菜,体现出生态园的特点。

  合理规划种植地轮耕计划则包括规划哪些地育苗;哪些地先种麦子,收割后种花生;哪些地先种油菜,再种玉米;哪些树木之间拉网种植丝瓜、豆角等攀藤植物。明确区域划分,避免了种植地的闲置,让幼儿时时有新发现、新挑战、新认识、新经验。

  在规划种植园地时,关键是要让幼儿成为种植、管理和欣赏的主人,让植物进入幼儿园每一个可能的角落,让自然的生机充盈每一个空间.让幼儿园的环境真正活起来.让幼儿园真正成为花园和乐园。

  在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时,笔者找到了有关自然教育的教育建议:“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如和幼儿一起通过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过程,引导他们体会人与自然、动植物的依赖关系。”

  这一目标的实现与日常养护耕作是个矛盾存在,因为养护是一项专业而系统工程,园区户外面积大,每个在岗人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内容,既要避免成人的包办代替,又要做好维护工作,因此,要靠管理者找到平衡点,合理安排,优化管理:

  第一,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保健医生定期带领保育员在下班后半小时、中午半小时等碎片化时间,除草、开垦荒地、育苗。

  第二,每周六、周日安排专人值扫、浇水、除草、驱虫打药,按照值班给予相应的经费。

  第三,利用仪式感给幼儿园的户外种植区取名“锄禾园”,并在升旗仪式上隆重颁发聘书,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为锄禾园的“园长”,专门负责日常维护。

  第四,调研家长,发放问卷,了解家长参与种植活动、当义工的时间段和意向,并征集了164名家长义工,每天晨间、放学后进行浇水劳动。

  第五,幼儿体验式参与。各班级教师带领幼儿在晨间进行浇水、养护等,一定程度上缓解植物缺水的问题。

  在资源配置上还需要考虑收获了瓜果蔬菜后如何处理的问题。以往曾开展过厨艺活动,或者以带回家烹饪的形式处理。现在考虑到园所人员和幼儿付出了很多的劳动,对于果实的收获和处理也进行了创新:

  第一种,进行集体分享活动ope体育。如李子、桃子,石榴、黄瓜、草莓等,采摘后经过清洗可以直接食用的,以幼儿分享品尝为主。

  第二种,组织食育活动。通过组织幼儿烹饪、加工,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水果、蔬菜的特点和属性。如做薯条、做凉拌黄瓜、做桂花蜜、做石榴鸡等。

  第三种,组织义卖活动。一些不适合幼儿操作,及不适合大部分幼儿食用的蔬菜,如杭椒、彩椒等,通过义卖的方式,让幼儿体验劳动成果的转化。义卖所得的收入,给幼儿买了字典、书籍等学习用品。

  幼儿园前期收集了部分教师的自然教育文档资料,笔者查看后发现,这些资料大多是教案集,其中不乏为了交材料而硬凑的内容,为了真正建设对教师和幼儿都有价值的园本课程,笔者采取了给教师减负的手段:一方面通过图表进行课程内容记录,另一方面注重信息化手段课程记录,利用视频、照片的方式,引导教师进行课程故事的梳理,凝练出教师一读就懂、一看就会的种植课程故事。

  有教师反馈,种植课程的目标比较宏观、笼统,深度不够,缺乏准确性。因此,笔者带领教师采取了班主任制定目标,年级组内集体讨论进行目标细化,教研组长的“三审目标”措施,进行了一轮课程目标的调整;带领教师领会《指南》,运用《指南》,让新教师学会撰写有针对性的目标。

  如小班目标描述为可以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在小花盆里种下种子;愿意和老师一起整理土地;能发现并捡拾地里的小石头;感知蔬菜、水果的成熟,愿意与老师一起采摘。将中大班的目标细化,每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特点,大班应达到的目标应该更深、更高。

  以土豆为例,小班的目标是观察土豆的特征,学习用按的方法种植土豆,萌发照顾“土豆宝宝”的愿望。中班的目标是了解土豆的作用和生长环境,掌握种植方法,独立种植土豆,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大班的目标则是调查、了解种植土豆的不同方式,对比观察不同条件下土豆的生长变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初步了解土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细化,提高教师对活动的深入思考,列出班级种植活动的实施一览表,及时记录,让活动更准确、更有效;也尊重了幼儿的差异,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教育引导方法,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在种植课程规划之初,组织教研活动,总结出了教师的困惑——缺乏种植知识;纠结如何避免假自主,实现真发展;避免包办代替,剥夺幼儿权利。为此教研组开展了系列研讨活动:

  第一个维度,围绕张俊老师的“灵魂三问”进行持续教研活动。谈认识,想想幼儿可参与种植中的哪些活动,探讨儿童在哪里;谈实践,说说班里的种植故事,发现课程在哪里;谈价值,说说种植活动中儿童的收获发展,看看学习在哪里。通过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做到“心中有幼儿”“心中有目标”“心中有种植”。

  第二个维度,通过书籍、案例、视频等方式,同步学习与种植相关的专业知识。幼儿园购买了《小小园丁》,参加了国际自然教育论坛研讨会,学习了期刊上的案例,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在平台上讨论交流。通过理论、实践双轨学习,教师转变了教育理念,调整教育行为,提高种植技能。

  第三个维度,个性化实施阶段。各班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家长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样的种植活动。各班级主要的活动形式有观察提问、劳动实践、采摘品尝、问题探究、延伸拓展、绘本表演、区域活动、生活活动、厨艺活动、测量称重、绘画记录等。

  提高教师表达能力、梳理能力,召开了种植课程分享会,引导教师关注课程评价,着眼于幼儿的学习过程、感受体验、成长历程。

  梳理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了课程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透过过程性评价,我们看到的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动态和成长轨迹种植,更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尊重每位幼儿发展的步调,关注幼儿在整个过程中的纵向提升。

  教师在此过程中明确关键经验,对班本课程整体规划。以“向日葵”为例。教师重视关键经验生成性与连续性,丰富向日葵课程的内容,包含了多种类型的活动,也考虑到领域的平衡;结合大班幼儿测量、称重等关键经验,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调整种植课程结构;既有社会调查,也有实践操作,鼓励幼儿多种形式参与。

  回顾种植课程的建设过程,最大的收获是让身为教育者的我们感受到沉下心来深耕细作,耐心等待,踏实养护的过程。所有人,幼儿、教师、家长、管理者都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孕育与变化,变得更尊重自然,更珍惜生命,也更纯真和朴素,回归到了生命的本真。

  幼儿园成立了园长团队引领的种植课程课题组:园长团队总体构想、规划、调控;课题组包括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负责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对内容进行编排设计,并进行活动评价;各班级则实施、反馈以及调整种植活动。

  班本种植课程实施阶段,每学期每个班会选择1种蔬菜进行耕种,开展有关的活动,每个学期做好班级种植活动的过程性记录,定期汇总和凝练,经过2年的积累初步形成了一套可供小、中、大班使用的“绿色种植园本课程方案”。

  该方案包括农耕活动,教学活动,区域游戏、体育游戏的具体内容,梳理了种植课程开展的流程以及保障措施,编制了对种植活动进行课程评价的观察记录表,凝练了种植课程的核心经验,并且归纳了种植园地(集体教学、小组活动、区域游戏、自由活动)4种组织形式、3种互相结合的实施途径(班级承包种植、全园种植、个别化种植)。

  种植课程中,“亲近大自然,热爱自然资源”的关键经验,不是通过某一活动获得的,而是通过多次的、综合的、家园合作的课程完成的。“在园”经验与“在家”经验一致时,才能更有利幼儿经验的获得。基于这一理念,幼儿园还探索了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发放了432份问卷,了解家长对种植课程的认识与理解、配合与支持度、参与课程的意愿。调研发现,家长认可种植活动的必要性和教育价值,99%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96.7%的家长认为在家庭中开展种植活动也很有必要。主要原因是,农耕活动是现在儿童生活中缺失的内容,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能够有效弥补这方面的经验,也肯定了前一阶段种植课程的发展价值,并且家长认可种植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认为能够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品质、情感。

  与此同时,在调研中也了解到家长有支持课程、参与课程的渴求,99%的家长都表示愿意家园同步共育开展种植活动。在家长可以提供的支持上,物质支持的最多,经验支持的也有,劳力支持的人有86人,能够提供技术支持的有13人。家长还表达了愿意参与种植活动的主要环节,包括家长进课堂、日常渗透、过程管理、育苗环节等。但是,调研发现非常了解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家长只有23.6%,其余是大概知道一点或者完全不知道,因此家长宣传和参与很有必要。

  基于对家长的调查,我园在第一阶段园本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第二阶段则以整合家园社区资源为重要的切入点,家园携手共同实施绿色生态课程,这也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的要求。

  因此,园所成立了新一轮园本课程行动研究的课题组,指导思想是在幼儿园绿色种植课程实施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好家长资源,为幼儿园的绿色种植课程服务;幼儿园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上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认同、支持、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针对家长不了解的情况,一方面线下召开幼儿园的家委会和各班家长会时,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和班级的绿色种植课程,使家长对课程有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线上通过公众号发布有趣的课程故事,让家长能够了解课程实施的过程,扩大宣传。比如上学期发布的石榴的故事和胡萝卜的故事,都转发到了家长群。

  由于场地大,教师年轻、农耕经验也不丰富,结合幼儿园每周的劳动日,根据家长意愿及能够参与劳动的时间,幼儿园征集了176名家长志愿者,建立了家长劳动支持资源库。家长主要负责翻地、播种、浇水等养护型劳动。

  这样的方式不仅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在活动中家长看到教师对幼儿的爱与教育,更加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同时家长也体验到了种植的乐趣。

  邀请有种植经验和从事相关工作的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种植园,从技术层面指导幼儿的种植活动。例如,丹丹妈妈是一名园艺师,邀请她来到幼儿园协助育苗、移栽,解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困惑和问题,给孩子们讲解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

  将种植活动延伸到家庭中,家园同步种植,对比观察,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坚持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并与幼儿一起通过绘画、幼儿口述家长记录等多种方式记录种植趣事,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探究的积极性。为家园合作起到一个巩固、辅助的作用,让孩子在“一致性”的环境中,有效地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例如,去年开展的全园种植格桑花的活动中,也让幼儿把种子带回家,让他们在家里进行同步种植对比格桑花的生长,分析为什么幼儿园的长得多、长得大,家里的干巴巴的,得出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进入秋天丰收的季节,当幼儿园收获了麦子、花生、萝卜、红薯等农作物时,家长们的主要任务则是协作制作美食,开展烹饪活动。

  此时的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家长来到幼儿园组织厨艺活动,例如去年家长带孩子们制作胡萝卜饼。还有的家长更为专业一些,用孩子们收获的胡萝卜、南瓜等和面制作成卡通包;用孩子们种植的各种萝卜展示刀工雕刻的中华饮食文化技艺,和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故事,讲述对食材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感恩。

  另一种形式则延伸到家庭烹饪,让幼儿把收获的蔬菜带回家,鼓励家长把有限的食材运用到晚餐中。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这些蔬果对孩子来说也是劳动得来的成果。例如收获的杭椒,每个孩子带回去一两根,家长做成了小炒肉、炒土豆丝。缸豆、白菜等也都开展过类似的家庭延伸活动,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蔬菜的作用和它的营养价值,分享劳动的成功与自信。

  再如,有的班级让孩子们把小白菜带回家变成美味,晚上在群里老师看到了家长们各显身手的成果——小白菜面条ope体育、炒小白菜、小白菜涮火锅,等等。这样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孩子们参与家务劳动的热情,也让他们变得更爱吃蔬菜了。

  在种植活动中难免会面对植物的衰败,以及轮更时的清除杂草及破败的秸秆、茎叶等,直接丢弃或铲除的做法不是特别环保,而且幼儿精心养护的花草植物死亡,也会给幼儿心理、情绪产生影响,这需要正确引导幼儿的情绪和心理,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使幼儿明白生命的过程以及延续。

  例如去年9月份种的格桑花,到了11月底就不得不进行处理,因为那块种植地准备育苗小麦、蚕豆、豌豆,于是幼儿园组织了剪花、插花活动,让幼儿把残留的花朵带回家,用于装扮家庭环境,有的还做成了书签,让幼儿体会到了格桑花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幼儿园倡导家长带孩子到社区中观察和发现植物,到大自然中寻找农耕的乐趣,尤其是在春秋两季,让幼儿走进更广阔的农村,感受春耕与丰收的喜悦,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家长也能理解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思想。

  园所还编写了致家长的一封信,给家长一份家庭种植小任务清单,全部完成后可以换取一张优秀家长的证书:

  通过以上措施,我园基本实现了家长支持种植活动,全过程地参与到种植活动中成为种植课程的支持者、参与者、记录者、观察者的初期目标,为幼儿创造了家园一致的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

  下一步,我园还要再进一步丰富活动的组织形式,例如让幼儿做一些公益活动,家长参与义卖活动;组织大带小种植活动,促进同伴互动;还要再研究种植活动中的可能开展的项目活动、工程活动,形成更多有意义的案例研究。

  我园要紧紧围绕利用活教材,开展活种植,进行真互动,获得真发展的教育理念,一直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