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近年来,株洲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积极在全市推广“门前三小”(门前三小:小书屋、小讲堂、小广场。)模式,把服务送到村民“门口”,进一步完善了市、县、乡、村、组五级公共文化网络,把服务送到村民“门口”,把文化种到村民“门前”。
“你看,这是我自己挖的坑,我厉害吧ope体育。”“老师,种子种下去了,要不要浇水?”……8月7日上午,正值暑期,位于郭家塘村的石峰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里,热闹非凡,一群孩子正围着一块,开展蔬菜种植。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观察思考,一边认真劳作,当一颗颗种子成功种植到土壤里时,现场响起了孩子们的欢呼声。
“通过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懂得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实践基地主要以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为主,将劳动教育与学生成长内涵中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孩子们在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中茁壮成长ope体育。
让乡村田间变“户外课堂”,在有效提升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同时,实践基地也成了带动郭家塘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抓手。
以前,郭家塘村村民靠天吃饭,年集体经济收入只有6万元。2021年,该村从守护“绿心”着手,结合党建引领建设幸福屋场活动,打造了可持续发展的集体经济收入项目石峰区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在基地设计之初,项目就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农村闲置房屋等资源,根据原有特色改造成学生教室,为劳动实践活动提供教学和生活场所。
同时,基地聘请村里有种养技术经验、乐于跟学生打交道的农户作为农耕劳动教育课程的老师,在田间地头教学生认识农作物,向学生传授翻地、播种等农作物种植知识和经验,让劳动教育回归自然、回归乡土。
“基地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集体增收持续化、产业发展特色化为目标,围绕辖区及周边资源的有效利用,激活‘周末经济’。”郭家塘村党支部书记郭宇露介绍,下一步,郭家塘村将以“魔幻生日小镇”为主题,打造省内首个以“生日”文化为主题特色的小镇,将非遗项目体验、农耕体验、美食制作、田园野趣等项目有机融入其中,打造集亲子玩乐、休闲、餐饮、摄影等为一体的文化娱乐商业综合体。
在攸县春联街道山背社区沙坪组的“门前三小”服务点小书屋里,墙上的空调正吐着凉气,村民们正在看书。
88岁的陈艳南老人说,自从2018年村里建了小书屋后,ope体育他每天都要来这里坐上一坐。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修了道路、装了路灯、建了广场、添了绿化,环境美了,生活更幸福了。“现在打牌的少了,运动的多了,邻里矛盾的少了,互敬互助的多了,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了。”
为了将“门前三小”建好,攸县制定出台了《攸县“门前三小”工程建设实施意见》,按照覆盖人口不少于300人,步行路程不超过10分钟,建设面积不少于340平方米的标准(小广场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小书屋和小讲堂面积分别不少于20平方米),计划建成“门前三小”600个,示范点100个。
城乡各地种植知识,一座座文化场馆拔地而起ope体育,文化演出下乡、文化资源上云,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多元、更加便捷。蓬勃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正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时,通过群众下单“点餐”、政府下厨“送餐”模式,将村民提出的“心愿”需求汇总收集,策划组织开展了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医、送戏下乡等各类活动。“演艺惠民、送戏下乡”“一场夜宴·共享非遗”“留守儿童暑期陪读”等活动项目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
在“门前三小”建设过程中,株洲有效盘活现有资源,利用好家族祠堂种植知识、闲置民房、旧村部、空置学校等公共服务场所,调动乡贤捐资、老百姓投工投劳,实行群众自行建设、自主管理、自我服务,以政府的小投入撬动各界的大助力。ope体育
“门前三小”建在老百姓家门口,形成了“10分钟小文化圈”,成为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新窗口。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攸县,“门前三小”覆盖人口达15万人以上,约占农村常居人口的一半,受益群众更多更广。干群距离拉近了,村民爱乡爱党的热情增加了,党的向心力上来了。通过政府整合统筹资源,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服务资源、条件保障等方面得到优化配置和最大化利用,以政府组织、社会参与、自我服务的途径,极大地丰富了文化服务内容。
株洲市在“门前三小”的基础上,增加了“小戏台、小法制宣传栏、小体育健身设施、小型数字文化服务设备、乡风文明理事小组、小业余文艺队伍、小文旅志愿服务队伍”,建成“门前十小”,设施和服务的逐步升级,带热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株洲市各地还结合地方特色,将“门前十小”与村史馆、名人馆、农耕馆ope体育、非遗馆同步建设,部分“门前十小”建在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旅游民宿内,实现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ope体育
下一步,株洲将围绕“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神,积极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全域推广经验,把“门前三小”打造成基层“党建+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使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