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正是绣球花盛放的时节。这种形状可爱、色彩艳丽的花,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
绣球的原产地在中国,但目前市场上热销的“无尽夏”“安娜贝拉”等绣球,却都是由国外引进的品种。
国产绣球去哪了呢?就在上个月,国家林草局向世界推介了四个中国优良林草植物新品种,“博大蓝”绣球正是其中之一。2015年,当时的国家林业局就授予了“博大蓝”绣球植物新品种权,花卉育种专家杨玉勇是唯一的品种权人。
为了培育出更优良中国绣球新品种,这位育种专家付出了大把的时间与精力。但在有着“亚洲最大鲜切花交易市场”之称的昆明斗南花市,有一种和“博大蓝”十分相似的绣球花正在热销,某经销商告诉记者,这种绣球能占到斗南绣球鲜切花市场约60%的市场份额,名字取自它深海般迷人的色彩——“大海蓝。”
自打第一次见到这种最为畅销的绣球花,杨玉勇就非常肯定,这是自己的“孩子”,他意识到,自己培育的新品种可能被侵权了。
夜幕降临,是斗南花市热闹开始的信号。6月,记者赶到昆明采访,正是晚上8点多,偌大的市场内人声鼎沸,7000多个摊位同时开始营业,花海和人潮都一眼望不到头。
这个有着“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之称的地方,每年能卖出上百亿支鲜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全国每10支鲜花,就有7支来自斗南。这里是全国鲜切花的‘晴雨表’。”
在斗南花市的绣球展销馆内,或粉或蓝或紫的绣球花堆成了小山。仔细看,地板用黄色胶带分隔成大小不一的方格区域,每一格就是一家经销商,粗略数数,约有七八十家。
记者随机问了几家,家家都有“大海蓝”在售卖。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品相,绣球鲜切花市场批发价格每支在6元—18元,开得最大、蓝色最深的,基本都是“大海蓝”(也称“海蓝”),粉色的,就叫“大海粉”。
能达到A级品相的“大海蓝”,价格要比同级其他品种的绣球高2—3元。还有不少卖家的“大海蓝”已经早早售罄:“今天卖完了,想买的线点开始营业,你最迟要在下午2点前过来。”
做绣球生意十几年的周老板(化名)说,每天光从他手里卖出去的“大海蓝”绣球,少说也有万把支。“这种绣球花头大、颜色深、枝条壮、花期长ope体育,特别适合做鲜切花。”他回忆,大概是在2016年前后,“大海蓝”在市场里火了起来,此后一年比一年卖得好,直到现在,他把“大海蓝”到货的消息发到朋友圈,还有很多客户抢着预订。
可他从来没听过“博大蓝”这个名字,“大海蓝”也是从另一家种植商那里进货来的,直到杨玉勇的公司找上门,他才知道,这种绣球有专利权纠纷。
2014年,昆明的一家鲜花种植商找到杨玉勇,想买一些绣球的优良新品种推向市场,其中就包括“博大蓝”。
按照签订的合约规定,这家企业需按销售量的一定比例向杨玉勇支付专利费。可是,对方并没有如约支付完这笔钱。
专利费还欠着,市场上和“博大蓝”看似一模一样的“大海蓝”绣球却越卖越多,杨玉勇意识到,他的新品种在没有经过授权的情况下被大量种植且销售了,也就是业内说的“盗繁”。
2020年,杨玉勇将这家违约欠款的种植商告上法庭,要求对方支付专利费并赔偿损失。此外还起诉了另外两家疑似盗繁的种植商,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
目前,两个官司都进入了二审阶段。其中一案因涉及知识产权,按照规定,二审直接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审理,现在正在等待二审判决。
“官司还没打完,花已经满市场都是了。”杨玉勇无奈地说,“在国内专利费收不上来,光靠育种赚不到什么钱,我还在靠种植来‘养’育种。”
这位皮肤被日头晒得黝黑的育种专家来自东北,为了更适宜花儿生长的气候搬去云南,成立了园艺公司,在昆明一待就是25年。2004年,他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月季品种“冰清”,此后不断创新,目前已拥有39个月季新品种专利,有不少都销往海外。在业内,大家都叫他“杨月季”。
1990年,杨玉勇曾与世界著名月季育种商法国玫昂国际公司合作,引种了他们的30多个月季品种,付了200多万元的专利费。“蔷薇属、绣球属植物在我国的种质资源都很丰富,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研发新品种呢?”爱花如命的杨玉勇觉得,他还可以多做一些事。
“冰清”诞生后,杨玉勇在由国外垄断的鲜花育种市场上打开了一个口子。曾经收取他高额专利费的法国玫昂,也开始代理他培育的品种,销往欧洲。
“法国玫昂是一个家族企业,一代代传下来,有百年的历史积淀。我们的花卉育种产业与国外相比本就起步晚,拿我自己来说,做了30年才有一点成果。”很快,杨玉勇找到了新的方向,或可“弯道超车”:从绣球入手,培育出更优良的中国绣球新品种。
“两千多年前的唐朝,中国人就把绣球作为观赏植物种在庭院里。”说起为什么要培育新绣球,杨玉勇打开了话匣子,“目前市场上的绣球却多为国外繁育,品种总的来说不算多,而且缺陷比较明显,比如有的只能低温环境下开花,还有的特别瘦弱,一下雨就倒伏。”
杨玉勇觉得,如果能有更好的绣球新品种,一定能比国外绣球卖得好。不论是对他个人还是对国内鲜花产业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终于,“博大蓝”“湖蓝”“花团锦簇”“花开富贵”等9种绣球培育成功,杨玉勇收获了他理想中的优良品种。
在我国1999年加入UPOV(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后,开始了对植物新品种的授权。“新品种受保护的前提,是这类植物必须先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
杨玉勇说,为了将绣球属植物纳入保护名录,他和其他专家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要向当时的国家林业局递交建议书,说明保护绣球的必要性。“比如说,绣球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中国是全世界绣球属植物野生资源的分布中心;就全球市场而言,绣球这一赛道未来会发展得很快,等等等等。”3年后,绣球终于被纳入了该保护名录。
同年,杨玉勇将“博大蓝”在内的9种绣球申请植物新品种授权,经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审查,2015年,被正式授予“博大蓝”植物新品种权,杨玉勇是唯一的品种权人。
杨玉勇掰了掰手指,“即使不算上收集种质资源这样的前期工作,我培育‘博大蓝’用了6年,加上申请专利权,总共需要8年时间。”他叹了口气,“可是‘盗走’它,只需要用一根枝条或者嫩芽扦插一下,一个月就够了。”
河北好望角律师事务所律师于仁春介绍,植物品种权的侵权门槛极低,因为不少植物扦插一下就能活,而且部分人的知识产权意识也比较弱。此外,花木等作物售价往往并不高,受利益驱使,大部分侵权主体不愿意交授权费,这样可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还有个别人明知侵权,但存侥幸心理,认为“法不责众”。
“即便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有明确规定,品种权人还是面临维权难的情况。”十几年来,于仁春经手的植物知识产权维权案很多,经常会遇到如何证明“大海蓝”就是“博大蓝”这样的问题。
“无序盗繁,最终会导致这个品种被做坏。”杨玉勇说,盗繁者往往不了解品种特性,种植过程中无法保证其品质。另外,受欢迎的品种被“一窝蜂”扩繁,也会导致市场迅速饱和,品种价格一降再降,品质得不到保证,受害的还是花农、经销商和消费者。
夏季,正是绣球花盛放的时节。这种形状可爱、色彩艳丽的花,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
绣球的原产地在中国,但目前市场上热销的“无尽夏”“安娜贝拉”等绣球,却都是由国外引进的品种。
国产绣球去哪了呢?就在上个月,国家林草局向世界推介了四个中国优良林草植物新品种,“博大蓝”绣球正是其中之一。2015年,当时的国家林业局就授予了“博大蓝”绣球植物新品种权,花卉育种专家杨玉勇是唯一的品种权人。
为了培育出更优良中国绣球新品种,这位育种专家付出了大把的时间与精力。但在有着“亚洲最大鲜切花交易市场”之称的昆明斗南花市,有一种和“博大蓝”十分相似的绣球花正在热销,某经销商告诉记者,这种绣球能占到斗南绣球鲜切花市场约60%的市场份额,名字取自它深海般迷人的色彩——“大海蓝。”
自打第一次见到这种最为畅销的绣球花,杨玉勇就非常肯定,这是自己的“孩子”,他意识到,自己培育的新品种可能被侵权了。
夜幕降临,是斗南花市热闹开始的信号。6月,记者赶到昆明采访,正是晚上8点多,偌大的市场内人声鼎沸,7000多个摊位同时开始营业,花海和人潮都一眼望不到头。
这个有着“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之称的地方,每年能卖出上百亿支鲜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全国每10支鲜花,就有7支来自斗南。这里是全国鲜切花的‘晴雨表’。”
在斗南花市的绣球展销馆内,或粉或蓝或紫的绣球花堆成了小山。仔细看,地板用黄色胶带分隔成大小不一的方格区域ope体育,每一格就是一家经销商,粗略数数,约有七八十家。
记者随机问了几家,家家都有“大海蓝”在售卖。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品相种植知识,绣球鲜切花市场批发价格每支在6元—18元,开得最大、蓝色最深的,基本都是“大海蓝”(也称“海蓝”),粉色的,就叫“大海粉”。
能达到A级品相的“大海蓝”,价格要比同级其他品种的绣球高2—3元。还有不少卖家的“大海蓝”已经早早售罄:“今天卖完了,想买的线点开始营业,你最迟要在下午2点前过来。”
做绣球生意十几年的周老板(化名)说,每天光从他手里卖出去的“大海蓝”绣球,少说也有万把支。“这种绣球花头大、颜色深、枝条壮、花期长,特别适合做鲜切花。”他回忆,大概是在2016年前后,“大海蓝”在市场里火了起来,此后一年比一年卖得好,直到现在,他把“大海蓝”到货的消息发到朋友圈ope体育,还有很多客户抢着预订。
可他从来没听过“博大蓝”这个名字,“大海蓝”也是从另一家种植商那里进货来的,直到杨玉勇的公司找上门,他才知道,这种绣球有专利权纠纷。
2014年,昆明的一家鲜花种植商找到杨玉勇,想买一些绣球的优良新品种推向市场,其中就包括“博大蓝”。
按照签订的合约规定ope体育,这家企业需按销售量的一定比例向杨玉勇支付专利费。可是,对方并没有如约支付完这笔钱。
专利费还欠着,市场上和“博大蓝”看似一模一样的“大海蓝”绣球却越卖越多,杨玉勇意识到,他的新品种在没有经过授权的情况下被大量种植且销售了,也就是业内说的“盗繁”。
2020年,杨玉勇将这家违约欠款的种植商告上法庭,要求对方支付专利费并赔偿损失。此外还起诉了另外两家疑似盗繁的种植商,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
目前,两个官司都进入了二审阶段种植知识。其中一案因涉及知识产权,按照规定,二审直接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审理,现在正在等待二审判决。
“官司还没打完,花已经满市场都是了。”杨玉勇无奈地说,“在国内专利费收不上来,光靠育种赚不到什么钱,我还在靠种植来‘养’育种。”
这位皮肤被日头晒得黝黑的育种专家来自东北,为了更适宜花儿生长的气候搬去云南,成立了园艺公司,在昆明一待就是25年。2004年,他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月季品种“冰清”,此后不断创新,目前已拥有39个月季新品种专利,有不少都销往海外。在业内,大家都叫他“杨月季”。
1990年,杨玉勇曾与世界著名月季育种商法国玫昂国际公司合作,引种了他们的30多个月季品种,付了200多万元的专利费。“蔷薇属、绣球属植物在我国的种质资源都很丰富,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研发新品种呢?”爱花如命的杨玉勇觉得,他还可以多做一些事。
“冰清”诞生后,杨玉勇在由国外垄断的鲜花育种市场上打开了一个口子。曾经收取他高额专利费的法国玫昂,也开始代理他培育的品种,销往欧洲。
“法国玫昂是一个家族企业,一代代传下来,有百年的历史积淀。我们的花卉育种产业与国外相比本就起步晚,拿我自己来说,做了30年才有一点成果。”很快,杨玉勇找到了新的方向,或可“弯道超车”:从绣球入手,培育出更优良的中国绣球新品种。
“两千多年前的唐朝,中国人就把绣球作为观赏植物种在庭院里。”说起为什么要培育新绣球,杨玉勇打开了话匣子,“目前市场上的绣球却多为国外繁育,品种总的来说不算多,而且缺陷比较明显,比如有的只能低温环境下开花,还有的特别瘦弱,一下雨就倒伏。”
杨玉勇觉得,如果能有更好的绣球新品种,一定能比国外绣球卖得好。不论是对他个人还是对国内鲜花产业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终于,“博大蓝”“湖蓝”“花团锦簇”“花开富贵”等9种绣球培育成功,杨玉勇收获了他理想中的优良品种。
在我国1999年加入UPOV(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后,开始了对植物新品种的授权。“新品种受保护的前提,是这类植物必须先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
杨玉勇说,为了将绣球属植物纳入保护名录,他和其他专家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要向当时的国家林业局递交建议书,说明保护绣球的必要性。“比如说,绣球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中国是全世界绣球属植物野生资源的分布中心;就全球市场而言,绣球这一赛道未来会发展得很快,等等等等。”3年后,绣球终于被纳入了该保护名录。
同年,杨玉勇将“博大蓝”在内的9种绣球申请植物新品种授权,经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审查,2015年,被正式授予“博大蓝”植物新品种权,杨玉勇是唯一的品种权人。
杨玉勇掰了掰手指,“即使不算上收集种质资源这样的前期工作,我培育‘博大蓝’用了6年,加上申请专利权,总共需要8年时间。”他叹了口气,“可是‘盗走’它,只需要用一根枝条或者嫩芽扦插一下,一个月就够了。”
河北好望角律师事务所律师于仁春介绍,植物品种权的侵权门槛极低,因为不少植物扦插一下就能活,而且部分人的知识产权意识也比较弱。此外,花木等作物售价往往并不高,受利益驱使,大部分侵权主体不愿意交授权费,这样可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还有个别人明知侵权,但存侥幸心理,认为“法不责众”。
“即便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有明确规定,品种权人还是面临维权难的情况。”十几年来,于仁春经手的植物知识产权维权案很多,经常会遇到如何证明“大海蓝”就是“博大蓝”这样的问题。
“无序盗繁,最终会导致这个品种被做坏。”杨玉勇说,盗繁者往往不了解品种特性,种植过程中无法保证其品质。另外,受欢迎的品种被“一窝蜂”扩繁,也会导致市场迅速饱和,品种价格一降再降,品质得不到保证,受害的还是花农、经销商和消费者。
长 江 日 报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